国家机关负责人联动人大代表进代表联络站开展活动现场
岳塘融媒4月21日讯(通讯员:唐竞茜)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群众幸福感的直接来源。今年以来,岳塘区岳塘街道人大工委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代表联络站”为抓手,构建起民呼我应、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生态,探索出一条“人大主导、群众参与、资源联动”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将“联系频次”转化为“治理实效”。街道人大工委以“代表联络站”为阵地,创新“固定+流动”双轨制,推动人大代表常态化“进社区、进网格、进楼栋”。今年以来,累计收集老旧小区改造、停车难、空中“蜘蛛网”等诉求20余条,通过人大代表实时认领、限时反馈,街道人大工委协调引入社会资源,推动解决问题22个,群众满度100%,推动人大代表联系服务人民群众从“被动等待”转向“主动下沉”,构建共治“生态闭环”。
以“身份下沉”推动了“资源上浮”。人大代表的“身份下沉”不仅是走近群众,更要撬动资源解决难题。街道人大工委创新“代表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整合辖区企业、社会组织等资源,建立“民生服务资源库”。通过人大代表牵线搭桥,引入法律顾问、医疗专家等专业力量,开展“法律诊所”“健康义诊”等公益服务,惠及群众500余人次。在“我爱湘潭我的家 人大代表献力量”结对帮扶活动中,街道人大工委牵头建立“三级联动”帮扶机制(市人大代表+区人大代表+街道干部),结对帮扶困难家庭23户,协同民政、社保等部门跟踪解决医疗救助、就业帮扶等民生问题,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激活治理“协同效应”。
从“单点突破”促效能“全域提升”。基层治理的核心在于激发群众主体意识。街道人大工委打破“代表干、群众看”的传统模式,对社区绿化改造、垃圾分类等事项开展民主协商,形成“群众提需求、代表提方案、多方共决策”的闭环。通过资源整合和协同参与使矛盾化解在基层,行政成本下降30%;群众对基层组织的信任度从75%提升至92%,主动参与社区事务的居民占比超40%。
下一步,街道人大工委将深化“联络+”治理模式,推动“共治生态”向更高效、更透明、更可持续的方向升级,为促进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人大样板”。
作者:唐竞茜
责编:郭璇
来源:岳塘新闻网
专题
专题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