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基层服务质量,紧密联系着群众的生活冷暖,承载着民生福祉。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已成为夯实国家治理根基、增进人民幸福的关键命题。
提升基层服务,关键在于精准把握群众需求。基层情况复杂多样,群众需求各不相同。有的乡村渴望产业发展,以拓宽增收渠道;有的社区盼望完善养老设施,让老年人安享晚年。这就需要基层工作者主动深入群众,与百姓同坐“一条板凳”,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通过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箱等方式,广泛收集民意,建立需求清单,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出击”,实现服务与需求的精准对接,让每一项服务都能送到群众的心坎上。
过硬的服务能力是提升基层服务的重要支撑。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基层工作面临着新挑战、新问题,从数字化办公到处理复杂的矛盾纠纷,都对基层工作者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要加强业务培训,围绕政策法规、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等内容,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活动,提升基层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另一方面,鼓励基层工作者在实践中锻炼,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提升基层服务,还需创新服务方式。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能够有效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比如,搭建线上政务服务平台,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办理户籍、社保等业务,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运用大数据分析,精准掌握群众需求和基层治理中的薄弱环节,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此外,积极探索多元化服务模式,引入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力量参与基层服务,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服务合力。
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是提升基层服务的有力保障。建立健全服务质量监督体系,加强对基层服务全过程的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服务中的问题。将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基层工作者的重要指标,通过开展群众评议、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客观评价服务成效。对服务意识强、工作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单位给予表彰奖励,对服务不到位、群众意见大的进行问责,激励基层工作者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提升基层服务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只有精准把握需求、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强化监督考核,才能不断解锁基层服务的“最优解”,让基层成为群众幸福生活的坚实依靠,绘就民生幸福的崭新画卷。
作者:唐明娟
责编:黄渝液
一审:冷洁
二审:林愉杰
三审:文武
来源:新宁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