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 | 毛泽东组织“平粜”、“阻禁”斗争
湖南教育发布 • 知识拓展
2025-04-02 15:56:07

在湖南韶山市银田镇,有一座三墩四孔的古桥,名叫张公桥,相传为明朝初年进士张嘉言捐资修建。桥下河的两畔,各有一处码头,连接着四亩街、河街、老岸街、半边街。20世纪初,这里云集了80多家店铺,借助便利的水运,银田码头一度成为方圆40里区域内工农业产品的集散地和加工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黄金码头”;这也是毛泽东组织“平粜阻禁”斗争旧址。

银田寺码头 毛泽东组织“平粜阻禁”斗争旧址 

银田寺码头可以说是,韶山农民运动的一个重要标志,1925年毛泽东在这里组织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农民运动,反对地主劣绅,这场运动叫做“平粜阻禁”斗争,“平粜”是指要求把粮食平价卖给老百姓,而“阻禁”是指阻止地主把粮食运出本地。

1925年夏天,韶山大旱,颗粒无收。韶山的土豪劣绅却乘机囤积居奇,抬高米价。大地主成胥生等人甚至密谋乘夜把谷米偷运出韶山,运到湘潭去牟取暴利。毛泽东对地主不顾农民死活,只顾自己发财的行为气愤不已,他立即组织韶山特支的同志兵分两路:一路与成胥生谈判,要求平粜;一路则发动群众数百人,肩扛梭镖、短棍,到张公桥下码头阻禁谷米起运。轰轰烈烈的抢米夺粮行动就这样上演了。

迫于农民运动的巨大声威,大地主成胥生不得不开仓平粜。银田码头上押运粮食的枪兵,也始终不敢对来势汹汹的农民大军开枪。韶山的农民运动终于取得了有组织反抗地主劣绅的首场重大胜利。

这一重大胜利,使得农民们欢欣鼓舞,加入雪耻会的人越来越多了。云湖河弯多河窄,但到银田却豁然开朗,人们在此修建了水运码头——银田寺码头,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制造出了性能运载灵活,久负盛名的“云湖驳子”来充当交通工具和运输货物。有了水运,便有了老街码头的繁荣。如今的银田寺码头早已呈现出不一样的面貌,不少外地的游客也会来到这里,追随毛泽东曾经走过的足迹,感受这悠悠古镇,潺潺云湖河流水的韵味!

责编:范欣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

专题红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