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融媒4月1日讯(记者 赵娟)近日,记者走进耒阳市仁义镇王屋村花椒标准示范基地,放眼望去,花椒树漫山遍野,郁郁葱葱,蔚然成林。微风拂过,椒叶摇曳,一排排结出小果的花椒树整齐地“站”在地埂上,守护着这片绿意萌动的大地,好一幅美丽的千亩“椒山”图。
“以前,这里还是一片紫色页岩的荒山,现在可是块绿色的风水宝地”。当记者的脚步踏进这片葱翠之地时,耒阳市花椒首席专家刘汝乾的话语萦绕心头。他说,走进这块“宝地”,抬头见山,低头见水,满眼皆绿,点绿成金。
耒阳市仁义镇、淝田镇、坛下乡、大和圩乡等地多紫色页岩,土地贫瘠、生态脆弱,很难发展大规模种植业。为了选择一种适合山地多、紫页岩分布广的种植产业,耒阳市委市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多方考察调研和研究比选,确定在全市范围内发展花椒产业,并引进椒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带领农户在石缝间“抠”土种植。目前,耒阳通过花椒规模种植已治理石漠化土地超万亩,花椒林成为“固土增绿”的生态屏障,成为农村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绿色宝藏”。
小小花椒树,致富大产业。近年来,耒阳积极探索“公司+村集体+专业合作社+种植户”等多联发展模式,带动耒阳市花椒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目前,全市椒农覆盖17个乡镇8000多户,带动从业人员2万多人,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绿了荒山、富了椒农,耒阳花椒产业不断发展,仅2024年耒阳干花椒总产量就达到36000斤,远超预期。”耒阳椒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佳告诉记者,今年,该公司计划新增20000亩智慧化花椒生产基地,并通过引入智能农业和深加工技术,进一步提升产业的附加值,带领大家走出一条“绿富同兴”的产业化道路。
一审:梁斌
二审:杨明涛
三审:谢翰林
责编:谢娟娟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专题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