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教师学历提升、幼儿教师编制统筹、教师数字素养培育……聚焦教师队伍建设,代表委员们这样说
湖南教育发布 • 今日头条
2025-03-11 10:12:55

教师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帮助在职中小学教师提升学历、改善农村教育师资水平等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一起来看看代表委员们围绕这些话题都提出了哪些建议吧——

【全国人大代表、大厂回族自治县城区第二小学副校长 张艳秋:助力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智能教育引导者”转型】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对教师的数字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全国人大代表、大厂回族自治县城区第二小学副校长张艳秋建议,构建与人工智能时代相适应的教师数字素养培养体系,实施精准化、差异化数字素养专业发展计划,推动教学场景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助力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智能教育引导者”转型

“应该系统设计教师继续教育、国培项目、省培项目的培训课程体系,整体提升教师的技术操作能力和利用技术进行教学创新的能力。”张艳秋代表建议,除系统培训外,还可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制定个性化数字素养提升方案,增强培训针对性和实操性。

张艳秋代表认为,应鼓励教师利用AI辅助工具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交互式白板、虚拟实验室等实现抽象知识具象化,推动教学场景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提升课堂互动性与学习效果。

教师数字素养培育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张艳秋代表建议,各级政府、学校及企业协同发力,加大学校人工智能硬件投入,通过系统性培训、场景化应用、制度化保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坚实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 祝响响:多措并举帮助在职中小学教师提升学历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郑宅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祝响响在调研中发现,在职教师高学历比例仍然偏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与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战略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她就“教师在职提升学历积极性不够的原因”开展调研发现,86.4%的教师认为“学校工作太忙”,尤其在农村,教师工学矛盾更为突出,因此很多教师在达到学历底线之后就放弃了进修机会。

今年全国两会,祝响响带来建议: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帮助在职中小学教师提升学历。

一是改革研究生招生模式,破解入学难问题。积极鼓励普通师范院校、综合大学教师教育机构等改革现有的研究生招生模式。例如,参考成人高等教育模式,采取单独招生、单独划线、单独录取的招录办法;参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模式,采取资格审核、注册入学制、单独考试,增加省考和实践考核比例;增加师范院校教育类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同时,定期对参与学历提升的教师进行跟踪调查,及时反馈并调整优化相关政策。

二是创新教师培养模式,缓解工学矛盾。提供优质、灵活、便利的学习渠道,比如可以采用线上+线下、送教下校、工学交替的教学方式,开展课程学习。将学历提升与现有的教师培训体系相结合,比如教师参加学历提升教育取得学历文凭后,可计入一定的培训学分,一体化推进教师高素质专业化发展。

三是建全学历提升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氛围。建议国家层面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教师学历提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教师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完善学历提升正向激励机制,加强经费保障支撑,形成鼓励教师持续学习和成长的良好氛围。

【全国人大代表、临夏开放大学副校长 董彩云:统筹解决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编制不足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临夏开放大学副校长董彩云关注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她表示,随着学前教育快速发展,学前师资力量薄弱、编制不足的问题将进一步凸显。

今年全国两会,董彩云建议统筹解决民族地区幼儿教师编制不足问题。她表示,学前教育法规定,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相关标准保障公办幼儿园及时补充教师,并应当优先满足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公办幼儿园的需要。董彩云建议国家出台专门政策,对民族地区倾斜支持,下达幼儿教师专项编制,为补充公办幼儿园教师奠定政策基础,进一步增加公办幼儿园资源供给能力,优化教师队伍配置,不断促进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精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 翟志海:进一步改善农村教育师资水平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学校面临着新的发展态势。为提升教育质量,改善农村学校师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精英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翟志海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巩固教师待遇相关成果,对在乡村基层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累计满30年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才,可破格申报“基层”高级职称,聘用不受岗位限制,缓解乡村教师职称评聘难的问题;在乡村教师住房保障方面,不低于教育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完善教师住房保障体系的标准。

二是优化农村教师队伍配置,各级教育部门会同编办、财政、人社等单位建立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开展乡村教师摸底,通过培养全科教师、招聘特岗教师等形式为乡村学校补充配齐教师。通过进修、转岗培训促进富余学科教师向紧缺学科教师转移及跨学科、跨学段转岗任教,缓解学科教师短缺矛盾。通过跨校兼课、教师走教等方式实现区域内教师资源共享。

三是加快农村教育数智化建设,借鉴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对农村数智化校园建设给予补贴,构建乡村智慧研培体系,达成县乡一体化研培模式。构建农村数智化教育平台,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为农村教师提供丰富多样的在线培训和学习机会。必须加大对农村数智化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确保网络畅通无阻、设备齐全,为农村学生打造优良的数智化学习环境。完善教育经费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教育数字化建设。经费预算设置应重视维护设备、软件所需费用,以及人员培训等费用。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 刘希娅:建议开展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专项行动

教师的数字素养是教育数字化进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也事关我国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的推进。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九龙坡区谢家湾学校党委书记刘希娅表示,当前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体系碎片化、教师数字素养培育意识亟待提升、教师数字技术实践应用能力待加强等现实问题,制约着教师数字素养培育成效。

对此,刘希娅建议开展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专项行动,分层分类培训,全员覆盖,制定长期培训规划,按人群、学科、学段、地区需求设计培训课程,强化AI+教育、数据驱动教学等前沿内容和融合应用培训。设立专项经费,向中西部和农村倾斜,支持学校采购数字资源、建设智慧教室。扩充优质数字资源供给,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设立AI教学优质案例专区,激励一线教师运用AI。

同时,她还建议完善教师数字素养发展长效机制,对数字化教学成果突出的教师给予表彰,鼓励学校探索通过设立荣誉称号等方式促进教师参与数字化教学实践。细化评价考核,依托《教师数字素养》标准,指导各市区细化教师数字化能力评价机制,并纳入教师职称评聘参考。建立校企协同,鼓励学校联合科技企业开发教师专属数字化工具与案例库,推动“AI+教师”协同教学模式落地。遴选一批“AI+教育”标杆学校为教师数字化能力实训基地。

责编:梁媛 编辑:唐翌殊

来源:人民教育

专题“两会之声启未来・教育强省新动能” ——聚焦2025年全国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