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工学院理学院“小青理”团队走进小学、幼儿园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知识宣讲、科学实验、趣味问答等形式为孩子们带来有趣又有“料”的科学知识。
“吴老师,鸡蛋浮起来了!”“老师,气球为什么烧不坏?”“老师,我通过纸杯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老师,这两个磁铁为什么合不上?”
在苗圃小学的课堂上,志愿者们通过鸡蛋浮沉实验、自制简易电话、浮沉子、磁悬浮地球仪等实验,帮助孩子们掌握物理知识,启发科学思维。小朋友们看到鸡蛋随着盐的增加而逐渐浮起来时脸上浮现出兴奋的表情,看到两块磁铁相互排斥时流露出疑惑的眼神,听到从纸杯里传出小伙伴的声音时发出惊喜的尖叫……此刻,科普课堂的氛围达到了高潮,科普课堂的意义也具象化了。
“小朋友们课堂表现很活跃,希望我们的科普课堂既丰富小朋友的课余生活,又让他们收获科学知识与快乐,同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一名志愿者分享道。
在清泉山社区辖区的衡阳师范学院幼儿园的教室里,湖南工学院“小青理”团队为小朋友们带来一堂生动的科普课,通过有趣的小实验让小朋友们了解科学、感受科学、爱上科学。
当鸡蛋随着盐粒的增加而浮出水面,小朋友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两颗眼睛就像闪闪发光的星星;在纸杯电话实验区,小朋友们屏住呼吸,仔细地听着通过棉线传递来的声音;在浮沉子装置前,小朋友们反复上下按压瓶身,看玻璃管中的“潜水员”在液体中升降沉浮……越来越多的小朋友开始积极踊跃地尝试。
衡阳师范学院幼儿园师生对志愿者们的专业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衡阳师范学院幼儿园负责人表示,“这次活动很有意义,不仅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生活,还让他们积极寻找生活中所蕴藏的科学小知识,家长们反馈也很好,他们纷纷点赞,希望这种活动能长期开展下去。”
湖南工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小青理”科普课堂是该校理学院的科学服务品牌项目,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依托物理演示与创新实践科普基地,充分利用学科专业优势助力中小学教育在“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下一步,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与中小学的合作,助力青少年提升科学素养,让科学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作者:任静 李琪(通讯员)
责编:吴影
一审:曹歆媛
二审:吴影
三审:彭汝平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体联盟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