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至9月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军。国民党同意在西安、武汉、重庆、长沙、桂林等地设立八路军办事处或通讯处。1937年11月,中共中央派徐特立和王凌波来湘筹建八路军驻湘通讯处。
八路军驻湘代表徐特立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于1937年12月初建于长沙市东长街(今蔡锷中路)徐祠巷19号徐家祠堂,1938年2月迁移至寿星街2号,1938年11月长沙“文夕大火”后,八路军驻湘通讯处迁移至邵阳两路口。1939年8月,国民党顽固派逼迫日甚,第九战区两次通令撤销八路军驻湘通讯处, 1940年徐特立、王凌波相继回到延安,八路军驻湘通讯处的工作结束。
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旧址
1938年6月至8月,根据党中央有关招收大批青年去延安的指示精神,八路军驻湘通讯处设立了“抗大、陕北公学长沙招生委员会”,由龙潜、刘恕负责。1938年,刘少奇准备接儿子刘允斌去延安,写信让家里人与八路军驻湘通讯处联系。刘允斌等人拿着刘少奇的信件,来到通讯处换了八路军军装,一路畅通无阻到达延安。1937年,长沙女中学生赵绿吟到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提出申请,要求去延安学习。年底,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第三期学习。醴陵进步女青年潘代清听说长沙组织战地服务团,她秘密串联了七个同学报了名,学校严加阻拦,前后门都加了两把大锁不准出去,她们从防空洞中跑了出来,后来又被学校追了回去,遭到停学两个月的处分,毕业前找到八路军驻湘通讯处,被安排去了新四军。
刘少奇之子刘允斌
原《红旗》杂志社副总编辑 方克(原名莫立本)
八路军驻湘通讯先后介绍莫立本、赵绿吟、易华英、杨展(毛泽东内侄女)、徐厚本(徐特立儿子)、王警吾(王凌波女儿)等人去延安,分别进入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青训班等校学习;还选送了向进(向武坦)、李震勋等一批医务人员到前线为八路军、新四军担负医疗工作。其中许多人在抗日烽火中锻炼成长为优秀的革命干部,有的则在抗日斗争中英勇牺牲。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八路军驻湘通讯处从长沙先后输送到延安和抗日前线的青年有1000多人。
责编:陈斌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