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永定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讲解员杜双】在张家界永定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内,陈列着一幅《一家八口同长征》的油画,画里面的这个人叫侯清芝,他的父亲侯德成,母亲殷成福,妻子刘大梅,叔叔侯昌贵,大弟侯清平,五弟侯宗元,妹妹侯幺妹。这一家八口最大的50多岁,最小的五弟才7岁。80多年前,他们举家参加红军,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讲述了一个红色家庭不朽的长征故事。
1934年秋,任弼时、贺龙等率领的红二、六军团为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挥师湘西。在这里创建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侯清芝和叔叔侯昌贵,大弟侯清平三人参加了红军;1935年9月,红二 六军团奉命长征北上,与中央红军会合。此时,侯清芝的父亲,母亲、妻子、妹妹、五弟,都已加入到红军队伍当中,队伍开拔前,这一家八口铁下心,要跟着红军队伍一起走。
过雪山前,父亲叮嘱全家,“我们要做最坏的打算,万一哪一个掉队了,只要剩下最后一口气,我们都要找到红军队伍。”
1936年9月,红军由甘肃向陕西转移时,遭敌人重兵阻击,父亲侯德成英勇牺牲,部队只好将七岁多的五弟,寄养在当地农民家里;17岁的侯幺妹在长征路上,当上卫生员,在一次抢救伤员的过程中不幸中弹牺牲。她鲜花一样的生命永远绽放在雪山上;叔叔侯昌贵在过雪山时,被大雪掩埋,长眠于皑皑白雪;身怀六甲的妻子刘大梅,在四川红原被敌军冲散,当地一个藏民收留了她,在生下一名男婴后,她动身寻找红军,不幸迷失在茫茫草地;侯清芝、殷成福、侯清平在枪林弹雨中活了下来。从此 ,侯家血肉至亲天各一方,天涯相望。
这张全家福是跨越了70年后的重逢,画面里虽然少了侯清芝母子,但却多了两位古稀老人,他们一个是在长征途中,走失时仅七岁的五弟,一个是刘大梅遗失在红原的婴儿侯德明。2005年4月23日
苦苦相寻了半个世纪的侯德明回到家乡,在长眠不醒的父母坟前,久久凝视、长跪不起。
责编:杨洁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