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家团圆,亲友相聚,是春节永远的主旋律。然而,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年复一年,不分昼夜,坚守在急诊室、手术台、病床边,用医护的责任和担当,守护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成为了一道春节期间独特而又温暖的风景。他们就是医务工作者,每年春节坚守“医”线,是患者最坚强的“医”靠,为无数家庭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急诊科
每分每秒都要全力以赴
“医生,医生!快来看看,我父亲在家里不小心摔倒,现在头上已经流血一个小时了,一直止不住,快点啊。” 1月29日,大年初一12:39,一位中年男子搀扶着老人急匆匆走进市中医医院急诊室喊道。
当时值班医生曾志勇急忙上前查看,只见一位老人家被家属搀扶着,手用毛巾简单包扎,鲜血已渗透毛巾。曾志勇立刻绷紧了神经,迅速反应,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素养,一边安抚老人的情绪,一边有条不紊地展开诊断工作。经细致检查,曾志勇发现该患者并非简单表皮伤,他的头皮可见一处2x5cm开放性伤口,而且经询问家属得知,老人已经72岁,还患有脑梗塞和老年痴呆,存在失血过多及感染的风险。
曾志勇迅速指挥着家属将患者带到清创室,同时通知护士准备必要的医疗用品,立即予以清创缝合包扎,后完成头颅CT检查及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鉴于患者年纪较大,在完成紧急医疗干预后,曾志勇告知家属居家服用口服药及换药拆线等注意事项后于凌晨1:38在家属陪同下离院。
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曾志勇透露,根据以往经验,春节期间,仅他个人都要接诊多名患者,大多是因为外伤前来就诊。
忙碌中夜幕降临,城市被灯火装点,露出新春的喜意。曾志勇的手机屏幕不时亮起,是家人发来的信息——“可是很忙吗?”“记得在忙完的间隙喝一口热水,吃点过年准备的糖果。”
“作为急诊人,肯定会有顾着工作不顾家的时候,对父母、妻子、孩子的照顾和陪伴比较少,亏欠了他们。” 曾志勇内心对家人充满歉意,但他更深知自身肩负的重大职责。趁着看诊间隙,他快速回复:“知道了,你们休息吧。”
几经奋战,急诊科逐渐安静下来。曾志勇稍稍放松,换上便装,喝上一杯热气腾腾的水,“每个生命背后都有无数家庭的牵挂,每分每秒都要全力以赴,紧张和辛苦都是值得的。”
产科
听到新生儿的啼哭声,再苦再累都值得
街道上红灯高悬,远处起喜庆歌曲此起彼伏,此刻年味正浓,路人行色匆匆,都往家赶。而耒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如平常一样走进产房,开启了一天的工作。
“对对对,坚持住!坚持住!加油!用力!非常好!很棒很棒!”“我们休息一下,深呼吸。”“再坚持一下!马上就要见到宝宝了!”1月28日晚,除夕夜,在耒阳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产房分娩室里,不断传出产科医师陆运兰和助产士许金容鼓励的话语,语气温柔而坚定。
在助产士许金容的指挥下,一声有力而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响起,彭姓产妇顺利分娩出一名健康男婴。
剪脐带、胎盘剥离、打针、检查婴儿健康状况、与家属确认婴儿信息、按脚印、记录产程……医师陆运兰与助产士许金容分工明确,一系列的操作行云流水。直到把婴儿送出产房,她们才抹了抹头上的汗水,进行了短暂的休息。
作为一名有着十多年经验的医师和助产士,陆运兰和许金容已经不记得自己在医院过了多少个除夕夜了。“产妇随时可能生产,虽然是除夕夜,我们也要跟平时一样坚守岗位,对每一位产妇负责。” 陆运兰说。
除夕之夜,以陆运兰为代表的产科医护坚守在病房,帮助一位位孕妇顺利分娩。在她们的努力下,春节期间的产妇均得以顺利分娩。“每次看到孕产妇平安分娩,听着小宝宝的哭声,就不觉得辛苦了,再苦再累都值得。” 陆运兰笑着说。
手术室
与时间赛跑,为生命“守岁”
除夕夜,当大多数人正享受着家庭团聚的温馨时刻,耒康骨科医院急诊室突然传来紧急呼叫,一名因车祸导致严重骨折的11岁小男孩需要立即手术。
麻醉科蒋丹丹迅速到达现场,与该院骨科团队紧密合作,准备进行一场紧急手术。
手术室内,蒋丹丹镇定自若地检查手术器械、准备各类耗材,认真评估小男孩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为手术的安全进行筑牢第一道防线。“小朋友,别怕,我们都在这里陪着你呢。”面对焦虑不安的小男孩及其家属,蒋丹丹用温柔的话语安抚他们,解释即将进行的手术过程,并确保尽最大努力保障小男孩的安全,小男孩紧张的情绪逐渐平复下来。
随后在长达数小时的手术过程中,蒋丹丹全神贯注,精确控制麻醉剂量,密切监控生命体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手术结束后,她又特意去到恢复室查看小男孩的情况,确认他平稳度过术后关键期。
四方手术间,三尺无菌台;术中一抹绿,无影灯下情。蒋丹丹不仅在专业技术上追求卓越,还非常注重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积极给予必要的心理支持。在这个春节,以蒋丹丹为代表的耒康骨科医院的医务人员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精神,成为全市众多坚守岗位医护人员中的其中一员。(记者 刘源)
一审:赵娟
二审:陈剑民
三审:欧阳昭苏
责编:许文婷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