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小百科|兰姆达机翼
湖南教育发布 • 知识拓展
2025-01-22 09:24:29

前不久,有在网络上传播的视频图像显示,我国正在试飞两种隐身设计的新型战机。据外媒报道,其中一款在我国北方试飞的新机型,采用了兰姆达机翼的翼型设计。那么,什么是兰姆达机翼呢?

外媒关于我国新型战机的报道

兰姆达机翼是一种在隐身战斗机设计中常用的翼型:

1. 名称由来:因机翼后缘呈内凹锯齿状,形状类似希腊字母“λ”,故得名兰姆达机翼。

2. 设计特点

-前缘后掠:前缘向后掠,可增大机翼的临界马赫数,推迟激波的到来,并减小超音速飞行时的阻力。在高速飞行时表现出色,能减少激波阻力,提高飞行稳定性。

- 后缘内凹锯齿状:后缘的这种设计使机翼前后缘更容易与机身其他边缘对齐,从而优化飞机的隐身性能。锯齿状的设计有助于减少雷达反射面积(RCS),让飞机更难被雷达探测到。

采用兰姆达机翼的下一代隐身战机概念图

3.气动性能

- 后掠角与展弦比:具有较大的后掠角,有助于降低高速飞行时的激波阻力;同时较大的展弦比能够提升亚音速条件下的升阻比,进而提高巡航效率和机动性。

- 兼顾高低速性能:在亚音速条件下,通过较大的展弦比和优化的前缘设计,可提供更大的升阻比和更好的机动性;在超音速飞行中,虽不如专门设计的三角翼,但较大的后掠角仍能有效降低激波阻力,表现优于传统梯形翼。

4. 结构特性

- 结构强度与重量:后缘锯齿降低了结构效率并增加了重量,不过其整体结构强度较高,适合隐身战斗机的设计需求。

- 翼内空间:展弦比较大使得机翼面积更大,能够设置更多的燃油,提升了升阻比,改善了机动性,还增加了内部空间。但较大的前缘后掠角可能会降低飞机的翼展,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机内的空间和载油量。

5. 应用情况:已被应用于多种先进战斗机设计中,如法国的NGF下一代战斗机、英国的暴风隐身战斗机等都采用了兰姆达机翼。此外,我国沈飞六代机方案据传也采用了兰姆达翼设计。

国外多款6代机方案都采用兰姆达翼型设计

总之,兰姆达机翼以其独特的设计和优越的性能,在现代战斗机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不仅提升了战斗机的隐身性能和气动效率,还兼顾了高低速飞行的需求,为战斗机的综合性能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责编:陈斌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

专题国防小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