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赵双午:保护重要艺术品 构建新湖南特色文脉
湖南教育发布 • 专题
2025-01-17 11:57:33

在当前的文化艺术发展背景下,“典藏活化”已经成为全国各大艺术类场馆与博物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议题。20世纪80至90年代,湖南一批杰出的艺术家作品被广泛地收藏在各大国有酒店和楼堂馆所之中。然而,这些艺术作品在收藏过程中存在管理不够完善,保管环境尚未达到理想标准等诸多问题,最后导致文化惠民资源的实际利用率不高,社会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在今年的全省两会上,湖南省政协委员、湖南省文联副主席赵双午建议:“抢救、保护重要艺术品,构建新湖南特色文脉,推动湖湘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

赵双午通过调研走访了解到,省内许多楼堂馆所中的艺术作品被闲置,未能得到展示和传承。同时,不少机构因缺乏适宜的温湿度控制和安全保障措施,导致艺术品面临发霉、发黄、虫蛀、颜料剥落等风险。此外,还有机构因缺乏有效的展示和推广机制,未能实现藏品的活化利用。更为关键的是,省内公益一类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因为藏品经费不足,且藏品的收藏质量和数量均无法满足《国家重点美术馆评估标准》的要求,最终无法享受文旅部出台的相关政策和经费支持。

对此,赵双午建议,首先要以省级公益文化场馆为平台,出台专项政策,支持此类场馆提升藏品质量及数量,解决美术馆在藏品征集困难与国有艺术资产闲置的矛盾,通过整合场馆职能与社会资源,推动国有艺术作品资源的健康发展。其次,要建立大数据档案系统,组织专业人员对闲置艺术藏品进行全面调查,对具有重要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作品进行高清图像采集、系统编目和深入研究。此外,她建议借鉴其他省级美术馆的成功经验,采取资产划拨、调拨的方式优化资源配置。

作者:郭辉 胡荣锦(实习)

责编:刘洋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

专题聚焦2025年全省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