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衡阳“挑大梁” 数字技术让文旅更科技
【正文】
用实实在在的高质量发展成效,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湖南经视推出系列报道《湖南经济光明行》,6日播出衡阳篇,专访衡阳市委书记刘越高,一起来听报道。
【2】挺进“国家队”何以输变电:思变求新 智创未来绘就蓝图
【正文】
继续来听系列报道《挺进“国家队” 何以输变电》。产业集群因聚而强,因变而兴。作为全国输变电产业的领头羊,经过近30年的发展,湖南输变电产业已经形成了高度聚集的产业集群,实现变压器全产业链覆盖,吸引了输变电行业更多企业在湘抱团发展。“死磕”尖端技术,校企“强强联手”,勇闯“无人区”,攀登“高寒带”,立足科技创新高水平自立自强,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诞生一批国内领先的核心产品,擦亮集群响亮“招牌”。今天让我们聚焦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是如何思变求新,智创未来绘就蓝图。
在长沙市的长高电新科技股份公司,环保型C4混合气体开关柜正不断下线,随着“双碳战略”的实施,全过程绿色生产正成为输变电产业的目标,该产品采用丁烷气体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替代六氟化硫气体,而六氟化硫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可有效实现碳减排。
【同期声】长高电新科技股份公司总裁助理 贺坤
环保型C4混合气体开关柜是公司联合中国电科院、安徽省电力公司共同研发,该产品于2022年3月5日通过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鉴定,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国际领先。
【正文】
在集群的带动下,湖南输变电产业领域也正在发生“裂变效应”。位于株洲醴陵的华鑫电瓷,先后攻克了750千伏至1000千伏特高压电气用空心瓷绝缘子的生产制造技术,让这一领域完全实现国产化。
【同期声】华鑫电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欧玉文
以前都是像日本的NGK以及像欧洲的PPC,他们来做这个产品,像我们逐渐进入这个产品(领域),相反他们逐渐退出了。
【正文】
产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人才。以衡阳为龙头的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之所以能够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少不了对技术的持续研发和对人才的持续培养。在衡阳技师学院实训楼内,张春红老师通过对配电柜的详细讲解,带领学生们进行照明电路的安装实操,为学生的理论和实操打下基础。
【同期声】衡阳技师学院老师 张春红
围绕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继续完善好政校企共建输变电产业学院,建设一批能够融入地方产业创新体系的“产、学、研”校企合作平台,培养一些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大国工匠。
【正文】
聚集优势资源,打通产学研用全链条。目前,集群企业已与湖南大学、南华大学等高校创建成立了输变电现代产业学院,合力攻关多项前沿技术;与高职院校开设“订单班”,培养一批产业工人;由衡变牵头,联合13家政府部门、34家输变电企业、南华大学等院校与研究机构,衡阳成立输变电市域产教联合体,深化产业协作。集群在研发设计、中试验证、创新创业等领域,共拥有34家国家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同期声】衡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 局长 邹锟
集群企业与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如特变电衡变衡阳公司与湖南大学合作开展“深海风电输变电核心技术”项目,被列入湖南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
【同期声】湖南湘雁输变电产业服务中心负责人 晏华衡
我们核心技术全球第一,一项世界首创,我们把特高压直流从正负350提升到正负800,开辟了中国特高压直流的新技术。我们有7项技术打破了国际垄断,同时我们特高压的技术获得了两个国家特等奖。
【正文】
如今,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聚合中国输变电顶级专家、院士、学者、企业家106位,就业人员超10万人,其中正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6850人。省级层面建立引导基金312亿元,衡长株潭四市共设立引导基金200亿元。集群拥有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6个、国家级产业公共服务平台37家、省部级平台161个;集群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强度约5%,累计培育出9个国家单项冠军企业和61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同期声】衡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 局长 邹锟
以湖南电力装备配套产业园(衡阳)建设为载体,从产业实力、创新能力、协同聚力等方面下功夫,引导全国输变电装备领域的重大项目、资金基金、领军人才等资源向衡阳集聚,努力将输变电装备产业打造成衡阳先进制造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3】资讯一组
中国地震台网测定,1月7日上午9点0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初步统计,地震已造成人员伤亡。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启动地震三级应急响应,派出工作组赶赴震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当地消防救援队伍已派出1500多人前往震中附近排查搜救。
7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试行)》正式公布。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各地区不得在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方面设置影响人才流动的政策性障碍,促进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有效配置。
责编:黄一帆
来源:雁峰区融媒体中心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