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县融媒体中心1月2日讯(通讯员 冉欣 )近年来,石牌镇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以抓实思想认同、基础建设、管理服务、产业发展四个工作举措,有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镇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
促文化融合,抓实思想认同。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为契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理念,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同心教育、道德教育等活动20余次,不断提升各民族群众思想素质,弘扬民族精神;注重树立和宣传新乡贤典范,民营企业家李颜滔个人捐款20万元用于桶车社区老水井修复及一组危桥修建,枯井又出水,新桥也惠民,以乡情为纽带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助力乡村建设,营造人心向学的氛围;镇、村(社区)组建了文艺演出队、腰鼓队、摆手队,将山歌、三棒鼓、摆手舞等乡土文化全面融入乡村振兴,利用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重要节日节点,编排出《苗岭连北京》《喜乐年华》等优秀舞蹈作品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盛宴”,推动民族团结观念浸润人心,增进文化认同。
促共居共乐,抓实基础建设。按照同心美丽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行动计划要求,积极培育桃源村民族团结进步“领头雁”,确定“水润原乡”“景观田园”“世外桃源”“生态农业”等八大板块的建设规划,目前同心桥、同心文化广场等20个项目全部完成,推动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以丰富各民族群众生活为主线,引导和帮助其建设和完善村硬件设施,绿化美化村环境,在龙山县农业农村局的投资下,中池村前往九组新建一条长约1千米、60公分厚的组级路,方便了药材的运输和村民的出行,为各族群众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充分发挥统战成员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在显眼位置安放各类宣传牌,18支同心美丽乡村创建志愿服务队通过宣讲民族政策、传统美德、咨询服务、教育培训等方式,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
促民族共融,抓实管理服务。坚持党建引领的民族服务管理体系,组织镇、村(社区)干部对辖区内各民族群众实行包联服务,健全“同心”机制,严格遵守议事协商会议制度,定期开展院坝会、乡贤会,党员、乡贤、村民小组长积极建言献策,各民族群众各抒己见,把辖区内外统一战线成员有效组织起来;18个村(社区)积极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推进移风易俗,加强民宗领域管理,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基层调解组织作用,妥善化解各类信访问题,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培育淳朴民风,树立文明乡风。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桂英村在中国电信湖南公司的帮扶下大胆探索,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安装AI摄像头10个,普通摄像头166个,对村主要干道、沿河岸等区域进行全天候实时监测,守护各民族群众的财产及生命安全,提升服务管理效能,推动民族进步事业发展。
促共同富裕,抓实产业发展。石牌镇紧紧牵住产业兴旺这个“牛鼻子”,按照“一村一品”规划布局,积极调整产业种植优势,大力发展百合特色产业,延长百合产业链,助推百合产品提质升级,打造“百合小镇”,让各民族群众享受到百合产业发展带来的福利;桂英村实行统一规划、联动管理,通过打造腊肉加工产业,创立“一号炕”湘西腊味品牌,建造腊肉加工厂,主要销售腊肉、香肠、腊牛肉等本地农特产品。与村里种植户合作经营177亩葡萄种植园,今年吸纳周边就业40余人,村民自愿入股变为“股民”,实现户户有分红;桃兴村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捆绑发展、共同发力,积极培育香菇种植产业,聘请技术人员全程指导种植香菇。截至目前已经销售了100万斤,2024年总产值达到600万元,带村民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画好各民族群众团结进步同心圆。
作者:冉欣
责编:朱柯源
一审:向波
二审:周娇
三审:张军
来源:石牌镇人民政府
专题
专题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