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里长虹——产业经济篇 石门:壮大林下经济 蓄势绿色崛起
新石门 • 石门新闻
2024-12-26 10:14:30

今天的《我家“石门”常打开》专栏播出的是“石”里长虹--产业经济篇《石门:壮大林下经济 蓄势绿色崛起》。

林下经济,一头连着“百姓富”,一头连着“生态美”,是“两山论”的生动实践。石门县立足“七山一水一分田”的资源禀赋,持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特色引领、突出重点、科技支撑、打造名品”的思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广袤的林下资源被充分利用,绿水青山源源不断转化为金山银山。

进入初冬,在蒙泉镇辖区的太浮山上,野生冬桂花含苞待放。73岁的蜂农温克福追着花来,把近200个蜂箱安放在大山里。12月3日,养蜂带头人覃仕永来到这里,查看他们的蜜蜂生长和酿蜜情况。

石门县优酿养蜂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石门县林下中蜂产业协会会长 覃仕永

这个太浮山的蜂子确实太多了,不是说我们蜂箱搞太多了,就是我刚刚看了你们的蜂群都比较小,那么都要组织大群,就是比较大的生产群,来采这个冬桂花。

石门县优酿养蜂专业合作社社员 温克福

只要你这个当头的会长对蜂农这么负责,养的蜂能换得出钱来,打的糖能换得出钱来,(我们)不就有信心了。

覃仕永

肯定换得出钱来。

冬桂因在冬季开花而得名,一般生长在地势较高的无污染山区,属纯野生的蜜源植物,太浮山天然无污染的生态环境,这里所产冬桂蜜是名副其实的“蜜中之王”。

石门县优酿养蜂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石门县林下中蜂产业协会会长 覃仕永

我们石门的蜜源植物比较充足,这个气温和环境都是比较好的,整个我们石门都是自然生态林,自然生态林养出来的蜜源植物,这个蜂蜜品质是非常好的。

石门县林下养蜂历史悠久,覃仕永成立的优酿养蜂专业合作社是养蜂行业龙头之一。合作社通过组织养殖技术培训、定期上门现场服务、定价回收蜂蜜产品等措施,引导村民发展养蜂产业。在县林业局的支持指导下,合作社林下养蜂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被评选为“全省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目前已有蜂农社员120人,养蜂规模15000余箱,年产优质原生态有机成熟中蜂蜜100多吨,创收1350多万元。

石门县优酿养蜂专业合作社社员 温克福

我养了二十多年蜂,我对蜜蜂非常有感情,为什么有感情呢,每年它能给我搞得十多万块钱,我73岁了就现在这种经济效益我很满足了,我在今后的路上一定还更加地努力。

大雪时节,洛浦国有林场中药材种植基地仍然绿意盎然,阳光下,一株株黄精长势喜人。这几年,林场通过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增加了森林阳光通透度,进一步释放了林下空间。不高于500米的海拔、适宜的早晚温差以及半阴半阳的斜坡均为中药材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去年,林场在林业部门支持下种植黄精、前胡、丹参等中药材400亩。

洛浦国有林场 党总支书记 场长 周长华

目前我们和湖南省中医药大学签订了战略协议,成立湖南土家医药研究院,形成一条集生产、种植、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带动我们老百姓致富。

青山披绿、林下掘金。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中药产业发展,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抓住造林等项目机遇,利用荒山、荒坡、荒地,发展人工栽培木草本中药材。2024年,县委、县政府正式提出“北茶南橘中药”三大产业发展战略,制定《石门县加快推进中药产业和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奖补办法》,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添足绿色动能。

石门县林业局副局长 陈睿

我们的中药材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带动,科技攻关支撑,已经实现了从零星种植向规模化发展,从单一产业向多元化发展。据初步调查,全县已发展中药材种植近20万亩,年销售量达到6000吨,销售产值达到1.2亿元。

走进石门县中部山区,漫山遍野的无患子树用一抹抹纯粹鲜亮的金黄将大山扮靓。2014年,县委、县政府引进湖南无患子农林发展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群众种植无患子5.8万亩,形成了以维新镇毛家坪村为中心,辐射周边16个乡镇(农林场)的无患子现代林业特色产业园。为推动绿色发展成果就地转化,公司在石门高新区建成投产了全国第一条年产4000吨皂液生产线,目前正在筹建5条无患子精加工生产线。

湖南无患子农林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盛克寨

这个月我们第一条晶皂生产线就可以进厂了,通过调试以后三月份之前可以完全正式投入生产。这条生产线是日本资生堂全进口的生产线,在全国来说是第一条晶皂做得最漂亮、最好的一条生产线。我们正式投产以后解决就业30多个人,因为基本上都是自动化。

石门县地处武陵山脉,森林覆盖率60.40%,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县、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多年来,石门高位谋划、高位推动林下经济发展,自1998年开始,在全省率先实施“封山育林”,并将林下经济纳入县域经济主导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来打造。通过突出龙头带动,引导林下产业由松散型模式向“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集约化模式转变。在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先后示范推广科技成果3个,成功申报专利2项,建成种质资源库1个。同时,以打造“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为抓手,大力推广“1+N”发展模式,引导林农重点发展无患子、中蜂、马头羊等本土特色产业,形成了“林+药”“林+蜂”“林+禽”“林+畜”“林+游”的发展模式。目前,全县林下经济经营总面积突破150万亩,综合产值超30亿元。

石门县林业局副局长 陈睿

接下来我们将科学谋划布局,引导优势品种向土家族药材、湘九味药材、石门道地药材等集聚,强力打造无患子、青钱柳、白三七等石门特色中药和“石门林蜂”“石门土鸡”“石门药膳”林下经济产品。深入挖掘本土优势,加快培育具有本地特色的优势企业和产品品牌,不断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拓展价值功能,打造出石门特色的药食同源健康产业链,支持建设一批特色小镇、乡村康养示范村、休闲旅游区、健康养生型乡村等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点。

作者:易姣妃 徐攀 唐小婷 文杰 杨怡瑶

责编:吴海燕

来源:石门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我家“石门”常打开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