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2月17日讯( 通讯员 刘振宇 赵彬 王玉珏 盘俊杰)候鸟迁徙季节,“千年鸟道”蓝山县实施水库退养、城市熄灯、拆除风机、贴膜清障等特有的方式,为候鸟迁徙让路。
蓝山县是全省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之一,有“千年鸟道”之称。候鸟穿越这里并非一帆风顺,常常会遭遇各种艰难险阻。
白鸤洞水库有宽阔的滩涂湿地,是长途奔波的候鸟进入蓝山县的第一站,也是重要的“能量补给站”。
夕阳西下,护鸟志愿者唐盛利跟往常一样,来到水库巡护、观测鸟儿。以前,白鸤洞水库承包给个人养鱼,猪粪直排,水质恶化,候鸟年年减少。实施退养和禁渔后,水库环境不断改善,在这里歇息、觅食的候鸟越来越多。唐盛利耗时6年拍摄出版《蓝山百鸟图》,书中120多种鸟几乎一半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得到休整和能量补充的候鸟夜以继日向南迁徙。
候鸟夜间飞行有趋光的习性,容易被城市灯光吸引而迷失方向。每当夜幕降临,县城三蓝广场高杆灯和周边高层楼宇景观灯准时熄灭,酒店、商家也自觉熄灭霓虹灯、外墙灯,让候鸟安全飞行。
云冰山处于南北气流汇集的风口,是候鸟迁徙的必经之地。
曾经矗立在云冰山西峰岭的17号风机已被拆除,原址铺满绿草皮。原来,距离千年鸟道仅150米的风力发电机,虽然在建设选址时避开了鸟道,但因为气候变化,候鸟增多,人类活动等,还是给候鸟迁徙带来了影响。
一台风力发电机组成本高达2000万元,每年就能创收300多万元。一边是高额的投资和回报,一边是数以百万计的候鸟,拆还是不拆?
成群结队的候鸟最后汇集在云冰山候鸟监测保护站下的隘口处,然后飞往广东、广西。
这几天,工作人员正在对候鸟监测保护站进行贴膜。原来,站房外采用玻璃幕墙建设,山顶海拔较高,玻璃幕墙白天呈镜面反射,晚上透出亮光,让候鸟在白天以为站房是天空导致误撞,晚上又容易被灯光吸引迷途。经过研究和论证,林业局和景区精心挑选了深蓝色防鸟撞波点贴膜,粘贴在玻璃幕墙上。
良好的生态环境,让蓝山成了候鸟栖息的美好家园。最新数据显示,蓝山的候鸟种类从过去60多种增加到120多种,数量从200多万只增加到350多万只。
作者:刘振宇 赵彬 王玉珏 盘俊杰
责编:陈昊
一审:欧阳翔煜
二审:王文彪
三审:吴小青
来源:蓝山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