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仙境 世外桃源——桃源县生态文明建设纪实
视外桃源 • 新视线
2024-11-30 09:35:25


吞吐洞庭湖色,照揽武陵风光。桃源,一直以来,坚定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一年一个脚印:2019年,桃源县入选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2021—2022年,连续2年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获“轻微变好”等次;2022年,成功入选全国26个“生态环境保护管理较好的县域”之一,系全省唯一;2020-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连续3年获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


建“机”行事,共护生态环境


桃源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成长坐标,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三管三必须”要求,高位推动、高频督导,聚焦污染防治攻坚、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绿色经济发展出台系列细则规定、规划预案、清单方案,细化职责分工,拧紧责任链条,构建起县、乡、村全覆盖的三级工作网络,强力推进污染防治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2021年以来,28个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已销号18个,按序时进度推进10个;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的大洑溪违规采砂问题整改成效显著,入选2022年度湖南省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十大典型案例”。

结合国际湿地日、“六五”环境日等纪念日深入宣讲生态文明思想,桃源县全力打造“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共管、企业主责、公众参与”的大环保格局,群众生态环境满意度不断提升。2023年,省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期间,群众信访件数量较2021年中央第二轮环保督察减少32.5%;在生态环境满意度调查中,桃源得分居全市前列。

俯拾皆“绿”,拥抱生态家园



桃源拥青山、抱绿水,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不断做绿色“加法”、污染“减法”。

——颜值增。成功创建国家森林乡村6个、湖南省森林乡村260个、省级美丽乡村5个,中华秋沙鸭、伯乐树等珍稀野生动植物“稀客”变“常客”,乌云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沅水国家湿地公园等5个自然保护区及枫林花海、夷望山水等风光旖旎秀美,享誉省内外。

——气质提。环境空气质量连续5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省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土壤安全可控,未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家园美。建成村庄公共绿地111处;乡镇垃圾中转设施、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城市污水处理率为97%,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4.7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率均达100%。


兴绿富民,厚写生态账本


美好的生态“出圈”又“生钱”,是桃源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得天独厚的山水禀赋让桃源打出“桃源处处桃花源”绿色名片。舒畅心神的氤氲温泉、清心静气的茶味之旅、热情似火的民族风情、聚山水灵气的诗意田园和激扬奋进力量的红色文化等已然成为民众的金饭碗。2023年,桃源获“中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强县”“深呼吸生态旅游魅力名县”荣誉,实现旅游收入74.6亿元。

好山好水孕育生态农业。从水稻、果蔬到茶叶、油茶,立足气候湿润、土壤富硒生态优势,桃源大力实施“硒+X”战略,开发优质富硒产品26类85种,实现销售收入66.22亿元、利润5.3亿元,助农增收4亿元,地里长出“土果果”正在变成“金果果”。

把生态做成产业,也要把产业做成生态。山林间一叶一花撑起了富民兴村大产业,城区里工业企业也在不断奔赴绿色。2023年,飞沃科技成为常德市首家制造业上市公司,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宝特瑞能入选湖南省绿色工厂创建计划企业。

未来,桃源将继续与绿水青山携手共进,让良好生态成为社会发展的永续优势,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作者:曹新懿,谭谨灵

责编:赵懿荻

来源:常德市生态环境局桃源分局

专题推进“十项提升工程” 建设“五个现代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