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信息化技术”助力特殊学生全面成长——全国特教专家长沙研讨特殊教育智慧发展
湖南教育发布 • 新闻
2024-11-13 15:30:42

11月12日,全国“数字化战略 教学评一体”特殊教育教学改革研讨活动在长沙举行。来自全国各地160余所特殊教育学校、融合教育学校的近400名一线骨干教师和特教专家,现场研讨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融合发展的新方法、新思路,助力特殊学生全面成长。

活动现场,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望城校区数学老师陈柏莲上了一堂示范课——她利用平板电脑,播放智障学生平时参与的养蚕劳动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用信息技术手段,结合图文和视频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陈柏莲高兴地说,“我还利用希沃易课堂、小步记分等新媒体手段,进行各种问题的互动问答,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知识进行一个学习和运用,还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在研讨活动中,与会专家和老师还围绕特殊教育数字化教学创新实践、特殊教育“教学评”一体化改革实践、基于循证实践的特殊教育教学改革提质等进行课例展示和实践分享。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王辉教授表示,“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除了利用信息化技术,还要注重特殊学生学习的方式。比如老师怎么样去呈现问题,怎么样去设置这样一个情景,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学习。”

据介绍,2019年5月,长沙市入选教育部首批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区域,深入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化赋能区域特殊教育的治理。同时依托市、区县特殊教育研训中心,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整合和开发特殊教育数字化资源,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推动融合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全省也加大投入力度,健全特殊教育数字化资源体系,促进医疗康复、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的深度融合,强化支撑并完善特殊教育数字化保障机制,深入推进特殊教育数字化转型融合。

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将智慧校园建设纳入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搭建了“一个基座、两大画像、四个中心、N种平台”的“长特数智化顶层架构”,着力打造出机器人教室、AI课堂助教系统实验室等数字化平台,并开设包括机器人编程在内的五大创客优能课程,构建智能化、情景式的数字课堂,力求实现校园管理智能化、学生成长数据可视化、评估系统动态化以及日常教学数字化,逐步建立起人人共享共建共治的数字生态体系——这一成果引起与会专家和老师的极大兴趣。

“我们将积极探索数字化与特殊教育的深度融合,从而去赋能特殊教育教学变革,赋能现代化特殊学校的治理。从而满足我们特殊孩子的个性化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党委书记聂兵表示。  

作者:吴冠村 通讯员:王帅 李文冉

责编:陈玮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