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他荣获“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掌上汨罗 • 新闻
2024-11-13 08:30:59

汨罗融媒体(记者 王洁)近日,湖南省委发布《关于表彰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和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决定》,对52名优秀共产党员和31个先进基层党组织予以表彰。11月11日上午,省委常委、岳阳市委书记谢卫江会见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岳阳获奖者,并颁发荣誉证书。其中,汨罗市屈子祠镇双楚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何利群作为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荣获表彰。

何利群于2017年6月起任汨罗市屈子祠镇双楚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在他的带领下,这个由原楚南、楚塘、翁家桥三个村合并而成的村子先后荣获“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岳阳市无毒村”“汨罗市先进基层党支部”等荣誉,完成了从薄弱村到秀美村的蝶变。

何利群(中)与干部群众一起抢险救灾

把党旗插在防汛救灾抢险一线

双楚村位于双楚垸,汨罗江水系穿境而过。今年7月,双楚村经历了一场历史罕见的洪灾。“那时候我每天工作将近20个小时,神经一直紧绷着,根本没有瞌睡。”何利群记忆犹新。

今年6月底,汨罗遭遇持续强降雨,防汛形势日均严峻。7月1日,新一轮暴雨袭来,汨罗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I级。“当时江水陡涨,双楚垸短时间内超过保证水位。垸内居民近7000人,防汛责任十分重大。

接到市防指的疏散指令后,何利群迅速组织党员骨干,成立200人的党员先锋突击队,对垸内群众进行转移,在短短的1个小时内,近7000群众全部成功撤离。

“当时堤内外落差近5米,涵管直径50cm,洪水喷涌而出,如果不及时堵住,将会导致大堤垮塌,垸内损失将达几个亿。”何利群回忆道。7月1日晚,洪峰过境北堤,部分堤面已被水淹,情况十分危急。在接到市防指关于母子河加筑子堤的指令后,他马上带领200多名突击队员和党员群众及外援部队共600多人,在5个多小时内将北堤3000多米子堤全部筑完,用一夜连续奋战换来了垸内所有人生命财产安全。

十多天一线防汛,他连日奋战,值守、调度、抢险……脚步不停;在一线险情解除后,依然连续20多天坚守在大堤,确保平稳度汛。“能够保住全村人的安全,特别有成就感。”再度回忆,除了惊险,何利群感受更多的是全村人上下一心的团结,这让他无比自豪。

村民的团结并非一朝一夕就能促成,在何利群看来,这是多年来各种举措积累的成效。

引领村民自治,合村合心

走进双楚村余家桥屋场,只见道路近乎“一尘不染”,各家小院井井有条,俨然一幅乡村美景图。

双楚村余家桥屋场是汨罗市秀美屋场、屈子祠镇文明屋场,早在10年前就成立了屋场村民理事会。“10年前,余家桥就已全面禁炮。屋场里更是12年从未出过警。”村民余日中颇为自豪。

通过村民理事会自治,余家桥屋场在前两年换新了所有路灯、完成了路面改造。不仅如此,屋场里的教师还发起了“假日课堂”,每周日准时为屋场内的中小学生答疑解惑。  

2018年开始,何利群在村里推广余家桥经验,采用“党员+乡贤+能人”模式,陆续在双楚村15个屋场成立了村民理事会。通过几年的自治,原本“松散”的双楚村渐渐拧成了一股绳。近三年来,全村村民自筹了300多万元建设秀美屋场。

除了引导村民自治,何利群在双楚村不断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开展“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主题党日活动,建好村级党建阵地,通过户主会、楚塘夜话、村村通、宣传栏等方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乡村振兴,让群众自发参与乡村建设,共建共治共享新家园。

如今,村里的风气和面貌焕然一新。“以前屋场里到处可见鸡鸭粪便,脏乱差。现在随时来看,屋场都不比城市里的街道差。”村民们对此都有所体会。

“接下来,我们想把母子河沿线的屋场全部打造为秀美屋场。昨天刚开完村干部会议,接着就要召开户主动员会了。”这几天,何利群正忙着“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试验等项目的推进。借助项目,双楚村母子河沿线屋场将同步开展美化、亮化工程,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让产业在乡村生长

记者在何利群的带领下走进雪梅诗韵服饰公司新建厂房内,眼下,工人们正忙着施工作业。“新厂预计12月18日正式开工,现在我们已经在为新厂招募员工了。”他告诉记者,为了能让新厂如期交付,他每天都要来看一看施工进度。

2018年,在了解到在外从事服装行业的乡友黄盛格有回乡创业的意愿后,何利群积极搭桥牵线,促成了雪梅诗韵服饰公司在村里建成。经过几年发展,公司不仅打造了自己的品牌,同时也给其他品牌服饰商代生产,每年带动村里90多人就业、发放工资300多万元。产品销往汨罗及全国各地,年产值达1000万元。

“新厂投入使用后,能带动150多人就业,实现村集体增收13万元 ,以后预计年分红20万元以上。”何利群说。

除了服装厂,村里还流转了500余亩荒山,与敏园合作社合作发展黄桃种植,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现在除了黄桃,我们还种上了梨子和水蜜桃,全都供不应求。”何利群笑着说。

走在双楚村的田垄上,大片良田连成了片,这里刚刚完成了晚稻收割。今年来,双楚村共计流转耕地3200余亩,全面推行"小田改大田",逐步实现"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通过转包给合作社,村集体每年能增收将近20万元。

多措并举下,几年来,双楚村集体经济收入由最初的2万元增至30.4万元,到去年,更是增加到了53.98万元

站在双楚村的土地上,何利群目光坚定,他说,自己将继续用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

一审:张   咪

二审:刘晓元

三审:张   为

作者:王洁

责编:刘晓元

来源:汨罗市融媒体中心

专题深化双引双带,实现乡村振兴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