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养生如何避免“多事之秋”?中医专家提出这三点……
湖南教育发布 • 新闻
2024-09-20 17:14:40

9月22日将迎来秋分节气,酷暑将退,阳气收敛,早晚转凉,阴气渐盛。秋分之后,气温逐渐下降,人体易发生呼吸疾病、肠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

《黄帝内经》云:“秋三月,此谓容平,......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秋分时节应该如何养生?中医从饮食、起居、情志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

饮食篇——防秋燥

秋季天干物燥,人们常出现口干舌燥、皮肤干燥、喉咙不适等症状,即“秋燥”。

饮食上宜多吃白色食物,如雪梨、银耳、百合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缓解秋燥的作用。同时,适当食用一些酸味食物,如山楂、橘子等,酸味食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有助于收敛肺气。

秋季应少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葱、姜、辣椒、花椒等,以免刺激肠胃、耗伤津液。此外,少吃生冷寒凉的食物,少吃凉拌菜、冰镇饮料、雪糕、海鲜等食物,以免损伤脾阳、增加消化负担。

俗话说:“风起露凉秋分日,正是蟹肥菊黄时”,秋分时节的螃蟹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备受老百姓青睐。但螃蟹性寒,不可过量食用,以免损伤脾胃,影响气血运行。食用时可搭配生姜、紫苏等配料,以中和寒性。

起居篇——防秋乏、防秋寒

秋分养生应顺应天时,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确保白天有充沛的精力,可适当午睡,以抵御“秋乏”。

适度运动,可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爬山等较为和缓的运动方式,不仅能有效缓解秋乏,还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秋分后昼夜温差较大,人体易受寒感冒,早晚应注意增添衣物,尤其注意头颈、关节、腰背等部位保暖,避免寒邪入侵。民间虽有“春捂秋冻”一说,但“秋冻”也需适度,不能盲目进行,如体质较弱人群、患有支气管炎、哮喘等慢性疾病的人群不宜“秋冻”。

情志篇——防秋悲

秋分时节,万物萧落,人们难免产生悲伤的情绪。应学会及时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可以多与朋友、家人交流或通过听音乐、阅读等方式放松心情。

可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交活动,与亲友登高、露营等,民间也有秋祭月、立秋蛋、放风筝等习俗,享受户外活动的趣味,培养乐观豁达的心态。

也可使用中医情志疗法,如冥想、深呼吸等,帮助舒缓情绪、减轻压力,保持平和安宁的心态。

作者:吴杰 通讯员:王楠

责编:陈玮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