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向南·走读雁峰⑧ | 进门就穿越!衡阳这条街重现清朝衙门断案场景
迴雁新闻 • 要闻
2024-09-12 19:14:29

古代的衙门,相信很多人都在各种影视剧见过。不过,在影视剧里看着不过瘾,如果能“亲自”来一趟衙门体验一下穿越,那可是一件非常新奇的事情。

最近,在市府路这条衡阳老街里,复建后的衡永郴桂道署旧址引来了一波人潮,市民和游客们在这里亲身体验了一把“上衙门”的感觉。与此同时,墙上“湖南之名最早出现在衡阳”“清衡永桂兵备道辖衡州府、永州府、郴州、桂阳州”等重要记载,也让大家了解了衡阳曾数度领衔湖南的辉煌历史。

湖南之名最早出现在衡阳

“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古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据项目相关负责人黄涛介绍,衡永郴桂道署旧址是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观摩项目的重要点位,雁峰区深挖衙门旧址的历史文化,重建了入口门楼、大堂、清风亭及道署、文化回廊、文化墙、文化园等。

道署旧址总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由一条通道、一面文化墙、一组回廊、一座大堂和一个小庭院组成了景观建筑群。整个展陈分五个区域,其中,第一区域为兵马卫主入口通道;第二区域为《衡阳古代政区变迁选录》文化墙;第三区域为《勤政恤民·名垂青史》文化长廊;第四区域为大堂场景复原;第五区域为小庭院。

在兵马卫主入口通道前,“湖南之名最早出现在衡阳”几个字最为抢眼。

“战国时期庞邑的出现,拉开了衡阳这方热土行政建置的序幕。汉高祖五年(前202)置酃县,此后,衡阳一直以县,郡、州,道等形式存在于中国整个行政架构体制之内。唐代宗广德二年(764),朝廷在衡阳设置湖南观察使,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有了湖南这个名称。”市图书馆原副研究馆员丁民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说,湖南之名确实可以说是最早出现在衡阳。”

据记载,清朝康熙三年(1664年),清代省下设道,湖广行省置衡永郴道,道治驻衡州府城,领衡州府、永州府、郴州;雍正十年(1732年)增领桂阳州,更名衡永郴桂道。“根据清宣统元年(1909年)衡阳城区图显示,衡州道衙区域南为今市府路,原为道前街,意思是道衙的正门方向;北面临今解放路段,原名道后街;西面今和平南路,原名道角街;东面临今中山南路,原名南门正街。”丁民告诉记者,道台衙门作为古建筑非常可贵,在这里留下的故事也值得追溯。

听衡州古城的“官员那些事”

在清风亭里,《勤政恤民·名垂青史》文化长廊以碑刻形式图文并茂地记录了历史上曾在衡州任职的一些主官的故事。如,唐朝的齐映任衡州刺史期间,在城北石鼓山建合江亭,迁入武侯祠,将石鼓山辟为胜迹;明朝的史中任衡州知府时,有中贵人官船满载贪污纳贿财物途经衡州,被史中查获,坐实后密奏明成祖,奉帝命将其间斩,名震潮野。史中守衡九年,衡州府政和清明,百姓安居。

走进衙门大堂旁的小庭院,这里别有一番雅致趣味。北面是一幅可以“动”的“翻转文化墙”,由多个小方块组成,每个小方块上都印有不同的图案或文字,这些小方块通过翻转,可以展示“衡阳”两个醒目的文字,也可以显示衡阳的人文景点,兼具艺术性和互动性。

庭院的地上刻有清乾隆年间《清泉县志》上的一幅古衡州城厢图,东侧墙上刻有民族英雄、宋代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衡州上元记》。1273年,文天祥出任湖南提刑,陪同吏部官员来到衡州府视察,恰好是上元节,在晚上观赏了衡州府上元灯节盛景之后,他便写下《衡州上元记》一文,记载了当时衡阳灯会的盛况,此文在民国时期被录入高中课本。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传统文化如星河璀璨夺目。“衡永郴桂道署作为历史遗迹的传承,不仅展示了古代中国政府机构的风采,更唤起人们对历史的热爱和珍惜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黄涛表示,希望更多游客走进衡永郴桂道署,聆听历史的古老声音,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验趣味的打卡拍照。

责编:段雨婧

来源:掌上衡阳客户端

专题三湘四水,湘约湖南——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