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帮扶龙山30年⑥| 大灵山下,“富民之花”朵朵绽放
掌上龙山 • 媒体聚焦
2024-09-09 07:54:48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李曼斯 张福芳 范远志

东有大灵山,西有梁山界,一条果利河由北至南穿流而过。龙山县石牌镇,自古便是山清水秀之地。

百合种植基地

在千里之外,省会长沙的“绿心之芯”,雨花区同样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一场持续了30年的长龙之情,将这两个物理空间相隔520公里的地方紧紧牵系到了一起。

从2017年起,雨花区与龙山县石牌镇结对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全面助推石牌镇经济社会发展。

去年8月,雨花区驻龙山县石牌镇第四任对口帮扶工作队(以下简称雨花区工作队)握紧“接力棒”,开启新一轮对口帮扶乡村振兴工作,做到帮扶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干劲不松。

在大量调研基础上,雨花区工作队经过反复探讨沟通,最终确定“1+N”的帮扶工作思路,即紧紧围绕产业振兴这一核心目标,推进N个乡村振兴项目落地。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龙山县石牌镇,看大灵山下产业之花如何绽放。

“百合之乡”声愈显

8月,记者走进石牌镇百合种植专业合作社,十多位村民正动作麻利地剥着百合。盛夏正是龙山百合上市时节,种植基地迎来丰收季,剥百合成了附近村民的固定工作。

百合喜获丰收。

地处于湘、鄂两省交界的龙山县石牌镇是全国“一村一品(百合)示范镇”,素有“中国百合之乡”的美誉,这里出产的龙山百合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然而,龙山百合产业仍面临着一个发展“硬伤”,即百合连作障碍。

所谓连作障碍,即受土传病害、土壤养分失调、植物自身的自毒作用等影响,农作物在同一片土地连续种植后产量和品质都会有所下降。

工作队正在查看百合长势。

如何破解这一困局?

一方面,雨花区工作队从省内请来专家教授,深入田间地头指导百合种植农户采用规模化、标准化方法,并总结出适合当地的百合栽培技术,形成区域标准加以推广。

另一方面,工作队在雨花区跳马镇打造长沙市首个百亩龙山百合种植基地,让龙田百合香飘雨花,助力两地农民达产增收。

如今,石牌镇百合种植面积3万余亩,建立百合专业合作社43家、百合加工企业23家,年产量3万吨,产值9亿元。

润肺安神的碧玉百合化身石牌振兴的定心良药,“百合之乡”的知名度与日俱增。

产业园里得机遇

一斤百合鲜果,在市场上大约能卖到40多元;一盒只有150克的百合干,却能卖出上百元的价钱。如何提高百合的“含金量”,成了另一个关键课题。

百合,能加工成多少种产品?

在石牌镇产业园山海农牧的产品展示区,百合干片、百合养生茶、百合面条等,一系列百合产品整齐陈列。

“近些年我们的百合产品走俏,远销全国,供不应求。”湖南省山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剪清贵介绍,近几年公司发展迅速,陆续推出了“莲子”“茯苓”“枸杞”等产品,均受市场好评。

就在几年前,山海农牧还是个只有办公室的初创企业,正在寻求发展机遇。

此时,雨花区工作队经过深入调研,决定投资500多万元,建立石牌镇产业园区,引进湖南省山海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龙山县桂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落户园区。

石牌镇产业园区。

有了1200平方米的厂房,山海农牧将车间、仓储、展厅等一一配齐,公司发展效能进一步提升。石牌镇产业园成为龙山县唯一一个集加工、仓储、冷藏、包装、物流、交易等功能为一体的乡镇百合产业园。

以此为依托,该镇因地制宜,采取“村企合作”的模式,积极发展百合产业,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2023年,该镇百合产值50万元以上的农户有300余户,突破100万元的有150余户,村集体经济增收达百万元。

“乱泥湖”上菌菇香

沿着山路盘旋而上,抵达石牌镇桃兴村,只见高山上香菇长势喜人。

石牌镇桃兴村,又名“乱泥湖”,地处海拔1300多米的高寒山区,年平均气温10度左右,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信息闭塞,经济发展落后,曾经是远近闻名的贫困乡村,名副其实的“乱泥湖”。原来这里曾经也有几十户人家,近百人口。但是现在大部分村民都已经搬迁到山下,或者城里定居,山上仅剩下3户,不足十人了。

为了探索出一条适合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道路,雨花区工作队带领桃兴村支两委通过多次到长沙、上海、杭州等地考察,发现“乱泥湖”夏季无高温酷暑,全年皆可种植食用菌,且高山上纯天然无污染的大气和水土条件,适宜高品质食用菌生产。

雨花工作队走访桃兴村香菇基地。

2021年来,在各级各部门和雨花区工作队的大力支持下,桃兴村成立了龙山县桃兴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四友菌业公司,投入500余万元,租赁土地129亩,在昔日穷乡僻壤的“乱泥湖”,建起了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食用菌菇种植加工基地。

经过几年来的发展,目前香菇生产基地有大棚150个,2023年产值达到520万元,为桃兴村集体经济分红50万元,成为石牌镇支柱产业。

为满足香菇丰收季和制作时的用工需求,该村积极安排脱贫户、低保户等到基地务工,一天务工收入在100元至200元,包吃包住,

村民种植菌菇受益。

专车接送,常年在基地工作的有30人。

香菇种植撑起“致富伞”,给种植户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也让群众尝到了增收的甜头。

壮大百合主导产业,培育香菇、烤烟等特色产业;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最美集镇创建项目;开展教育医疗、就业培训、爱心资助等公益活动……

2021年至2023年,雨花区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推进对口帮扶工作,投入资金3300万元,让石牌镇主要产业得到发展,人居环境得到改善,社会民生得到保障,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责编:朱柯源

一审:向波

二审:周娇

三审:张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专题岁月如歌三十载 同心筑梦长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