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峰夜读】第二零七期——遇事的处理方式
迴雁新闻 • 要闻
2024-09-05 10:04:34

有句话说,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黄河决于顶而面不惊。遇事的处理方式就是,稳得住脚,收得住音,静得下心,凡事首要“面缓”。还看过一句话说,生活中的10%是由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事情组成,而另外的90%则是由一个人对所发生事情的反应决定的。换言之,最终导致事情失败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一个人失控的情绪。遇到事情就动怒,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把事情推向更糟糕的境地。人在盛怒之下被愤怒支配,最终买单的是自己。血气沸腾之际,理智不太清醒,言行容易郁愤,于人于己都不宜。克制脾气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处世智慧。古人云,愚妄人怒气全发,智慧人忍气含怒。愚蠢的人遇到事情用情绪说话,而智慧的人懂得先处理情绪,后处理事情。

事缓则圆,心缓则明,遇事缓一缓是智慧,稳住了脾气,才能控制住局势,处事会在生境。遇到事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总是试图说服对方,力证自己正确,然而结果却是情绪的雪球越滚越大,浪费了时间和精力,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在心理学上,重起争执的那一刻,沟通的渠道就已经关闭了。而且每个人的生长经历、教育程度、认知宽度不同,对事情的理解自然不同。你所以为的,别人未必理解,所以争辩只是浪费口舌、徒劳无益的行为。正所谓位置不同,少言为贵。认知不同,不争为智。三观不同,何必强求。当遇到不通情达理、不懂人情世故,又蛮不讲理的人,能一笑置之,不与其一般见识,且不争不辩的处之坦然,无疑是一种可圈可点的智慧。

越是智慧的人,越懂得适时将自己的状态调成静音。遇事跪在心安,遇到事情时心神都乱了,又怎么能理智的处理问题。有一句话叫慌不择言,慌不择路,越是越慌,越容易说错话,做错事,真正智慧的人,越是遇到事情的时候,越是沉得住气。古语有言,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遇到事情唯有不慌不乱,方能理清思路,洞明本质,做出正确的决策。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需要冷静,在任何时候,焦躁都是我们最大的敌人。静是解决问题的密钥。正如那句话所说,人这一生,不在静,心中求稳,就会在浮躁中跌倒,遇事不怒,才能理智行事,荣辱不惊,自能从容以对。我们无法左右事态的发展,却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

责编:黄一帆

来源:雁峰区融媒体中心

专题首峰夜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