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张福芳 李曼斯 范远志
龙山县靛房镇
8月的龙山县靛房镇,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
百型村的山头,火红的朝天椒生长正旺,采摘完一批,新的一批又已火红;
万龙村的莓茶基地,已采摘过的茶树重新茂盛起来,拼命地吸收着山间的阳光雨露;
芙蓉文化广场上,夜幕降临后就开始热闹起来,劳作一天的人们在此休息交谈,小孩打闹,老人跳起了广场舞……
8年来,长沙市芙蓉区工作队接棒帮扶,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为这座小镇注入发展动能,送去新的希望。
一棒接着一棒干
从2017年开始,芙蓉区先后派出4批共9名(10人次)帮扶工作队常驻靛房镇,用“前仆后继、滴水穿石”的使命担当书写了感人的帮扶篇章。
此次采访,记者还未到达靛房镇时,就听说芙蓉区帮扶靛房镇工作队第4任队长吴彩炼,是长沙市对口帮扶龙山县第十三批工作队队员中的唯一女性。
长相温婉、做事认真,是记者对吴彩炼的第一印象。
“搞帮扶工作,不分男女,只要肯下功夫,肯用心,就能搞得好。”吴彩炼有股不服输的劲头。
吴彩炼(中)在百型村辣椒基地
2023年8月16日,年近半百的吴彩炼主动请缨,成为芙蓉区帮扶靛房镇工作队队长。她克服艰苦的生活环境,跟镇村干部一样一天只吃两餐,住在镇政府办公室,工作在田间地头。一个月之内,她走遍了全镇21个自然村落,用脚步丈量了靛房188平方公里的土地,成为名副其实的“村干部”,村民心中的“吴大姐”。
帮扶工作队队员李泰辉,是一名“改非”干部,在帮扶工作中“改非”不改色,为靛房镇乡村振兴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芙蓉区帮扶靛房镇工作队队员李泰辉(中)在产业基地
李泰辉刚到靛房镇时,与队长吴彩炼入户走访百余户村民,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到百型村种植的40万斤南瓜急摘难售问题。
为帮助村民解难题,吴彩炼和李泰辉利用各自人脉资源,联系长沙的红星蔬菜批发和海吉星蔬菜批发市场,并火速回长协商收购事宜。谈妥后,又马不停蹄回村督促村民摘收南瓜,还和村民一同将十几万斤的南瓜搬运装车。
“当时搬得腰酸背痛,但是看到村民急愁苦闷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笑容时,我觉得特别值,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我把自己当成了一名靛房人。”李泰辉告诉记者。
第三任帮扶工作队队长刘化祥,三赴湘西,在这块土地留下了一段段感人的故事。
2006年,刘化祥在省武警总队工作。在了解到组织需要干部去艰苦边远地区工作,刘化祥主动申请来到湘西,一干就是四年。2019年,芙蓉区政府派队伍到龙山县靛房镇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知道消息的刘化祥第一时间打报告申请,再一次来到龙山。2021年7月,刘化祥第三次主动申请再回龙山。
“我想念湘西人民的淳朴热情,想念湘西的风土人情,更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湘西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刘化祥三赴湘西的初心真诚厚重。
他们三个只是众多“芙蓉人”的缩影,一棒接着一棒干,一任接着一任的帮扶工作队,把自己的光和热,洒向这片希望的土地。
厚植民生,让幸福在家门口蝶变
前不久,竹器生意人彭雄飞再次来到靛房镇老百姓家中收竹器,看着一年一年变得越来越好的靛房镇,他不由地感慨,“穷山窝蝶变为了幸福人家。”
让彭雄飞感触最明显的是路。“以前我来收背篓,坑坑洼洼的道路颠得得我屁股要疼几天,现在大部分是黑色沥青混凝土路,宽敞又平坦,不少还通到了村民家门口。”
改变源于芙蓉区的倾情帮扶。
芙蓉绕镇大道
8年来,芙蓉区共投入财政资金2729万元,帮扶靛房镇建设村服务平台、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项目12个。
2020年2月,芙蓉绕镇大道建设完成,该条道路,有效改善了镇区“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一遇赶集就堵车的交通状况。
“绕镇大道全长1940米,宽12米,沥青路面平,投入了帮扶资金980万元,如今是靛房镇进出的主要通道。”吴彩炼说。
芙蓉文化广场
位于镇中心的芙蓉文化广场,在芙蓉区帮扶工作队支持下,扩建了青石板广场,建设了两层仿古土家文化馆和仿古摆手堂,修缮了两河凉亭桥,让这里成为了土家族打溜子、毛古斯、咚咚喹、摆手舞、土家织锦、土家山歌等民间文化展示的最佳平台和居民休闲的主要场所。
先锋村村部
为万龙村、信地村、先锋村、山峰村修建村部及附属设施;为先锋村、信地村等修建2座便民桥及组级道路;完成镇区街道黑化亮化及管线入地,沿河护栏安装……基础设施的蝶变助力这座小镇日新月异。
在教育、医疗帮扶上,工作队更是不遗余力。
8年来,芙蓉区委、区政府心系靛房学校、学生,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累计投入资金1100余万元,帮扶靛房镇九年制学校修建学生宿舍芙蓉楼、朝晖教学楼、教师公寓等,2023年投资100万元硬化学校操场,还为学生公寓添置了铁架床85套,储物柜24个。
医疗帮扶上,投入300万元,为靛房镇中心卫生院修建3层住院部大楼,为坡脚卫生院修建2层住院部大楼,极大改善了群众就医条件。连续多年,组织芙蓉区医院在靛房镇开展“爱心义诊 免费赠药送设备”活动。
消费帮扶、就业帮扶、爱心资助……将每一项帮扶都帮到了当地百姓心坎上。
敢教荒山结硕果
8月中旬,正是靛房镇百型村朝天椒成熟的季节,200多亩的辣椒树上,结满了青的、红的辣椒,还有白色的小花点缀其中。
百型村正在采摘朝天椒的村民
山上,妇女小孩们戴着草帽,手脚麻利地摘着鲜红的朝天椒,男人们则在一旁装袋、托运。
“采摘一斤有1块钱的收益,我一天可以采到200多斤,可以采摘到11月份去了。”百型村一位正在采摘朝天椒的村民告诉记者。
小玲俩姐妹也趁着放暑假来到辣椒基地采摘,赚点零花钱。两人的脸被炙热阳光晒得通红,但依旧抵挡不住她们干活的热情。
“每天有100多块钱的收益,累点也没什么。”小玲有些害羞地说。
新鲜朝天椒
“我们这个项目是芙蓉区乡村振兴对口帮扶产业项目,基地采取‘商会+企业+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种植户’经营模式,产业帮扶资金入股,长沙市攸县商会牵头,湖南湘辣供应链有限公司参与带动,实现‘群众得实惠、集体有收入、企业获发展’的互利共赢新局面。”百型村党支部书记向仕军介绍。
“我们目前在百型村、永明村、半南村等村种植朝天椒230余亩,预计总产值可达100万元以上,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50万元。”吴彩炼告诉记者一组数据。
陪同记者采访期间,吴彩炼一直不停地打电话,希望可以联系更多商家前来收购。“销售不愁了,老百姓种植的积极性才会带动起来。”吴彩炼说。
在靛房镇千亩白茶产业帮扶项目基地上,已经采摘完几茬的茶树又长出了新芽,迎风舒展,翠绿喜人。
靛房镇千亩白茶产业基地
“这个白茶基地有1200亩,我们投入了240万元帮扶资金,涉及4个村,每年可为群众带来劳务收入100万元,茶叶销售为村民带来40余万元增收。”吴彩炼介绍。
万龙村的莓茶基地,3年前还是一片荒坡。
2023年,在芙蓉区驻靛房镇工作队大力支持下,万龙村将莓茶作为村集体产业发展。两年来,万龙村共种植莓茶160亩,投资3.8万元建设小型加工厂,预计今年干茶总产量可达400斤以上。
羊肚菌种植
120亩的羊肚菌、1.2万只的山羊养殖、6000头的湘西黄牛……产业的注入和发展,不仅绿了荒山,还充盈了当地百姓腰包,2023年靛房全镇人均纯收入达18542元。
责编:朱柯源
一审:向波
二审:周娇
三审:张军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