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 | 新化楚怡工业学校旧址 传承楚怡精神 致力职教兴工
云上新化 • 时政新闻
2024-09-02 14:55:00


云上新化(记者 杨尚勤 黎明明 李晟豪)1906年,新化籍教育家陈润霖在长沙创办楚怡高级工业学校,学校为兴国而建,教师为救国而教,学生为报国而学。是近代职业教育的先行者与翘楚,在湖南教育界独树一帜。为躲避战乱,1938年陈润霖将该校迁移至新化县游家镇白沙村,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延续了教育奇迹。

楚工的创业史、发展史、搬迁史,就是一部楚怡人胸怀理想、不懈追求的奋斗史,铸就了百年楚怡精神。1944年2月,国务院原总理朱镕基考入楚工机械科,在新化旧址机31班就读。在新化坚持办学8年,培养了朱镕基、黄乃、粟一凡、刘敦桢、李锐等一批为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知名人士。抗战胜利后,陈润霖先生因劳累过度,不幸病逝,遂就地安葬在学校旧址内。目前,旧址内有砖木结构房屋3栋,部分围墙遗存和陈润霖先生墓。

陈润霖(1879—1946),字夙荒,号立园,中国著名民主教育家,创办了从幼稚园到小学、中学、工校的私立楚怡“三校一园”教育体系。毛泽东曾赞誉其为“东方的曙光,空谷的足音”。

新化楚怡旧址是目前唯一幸存的校址,该校曾经历三次建校,两次被毁,是湖南百年教育史的见证。从1910年到1951年,累计毕业学生3000余人。“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的使命被一批批走向各行各业的楚工学子用双手书写,用双脚践行,他们中一大批人参与了新中国多个重大项目的开发建设,填补业内空白,还有一些学子走上大学课堂,成为像陈润霖一样的专家、教授,为国家栽培更多的专业栋梁。“无楚怡不成矿山”、“没有楚工八百技师就没有湖南公路”这些俗语就是楚怡学子建设国家的真实写照。

楚怡工业学校旧址通过展出有关图片和文字解说,让广大群众对楚怡高级工业学校陈润霖校长磨血兴学的艰苦历程、优秀楚怡学子为祖国做出的贡献和影响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是新化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让人们近距离了解楚怡百年历史,“爱国、求知、创业、兴工”的楚怡精神。其以“陈润霖和他创办的楚怡学校”“楚工在新化”“名师云集人才辈出”三大主题展览馆,全面阐释了陈润霖先生的生平事迹和楚怡工业学校艰辛办学历程,深刻学习领会奋发图强、报效祖国的爱国精神及求真务实、学以致用的求知精神,艰苦奋斗、玉汝于成的创业精神以及振兴实业、强国富民的兴工精神。

2019年,楚怡高级工业学校新化旧址(含陈润霖墓)被批准为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杨尚勤

责编:曹向潮

一审:罗忠

二审:段跃新

三审:曹庆华

来源:新化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文化中国行

专题文化中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