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行动】长城乡:惠民生、促振兴,打造产业发展成果转化“三条捷径”
最爱大雨湖 • 要闻
2024-08-05 17:18:58

雨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邓文清)推动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培植本土优势产业有助于促进本地经济发展与群众增收。为做好“土特产”这篇文章,近年来,湘潭市雨湖区长城乡在上级政策扶持下,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产业,擦亮“沙子岭猪”产业名片,形成品牌效应,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有效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多方参与 铺开产业发展之路

为促进生猪养殖产业发展,加强“沙子岭猪”品牌创建,长城乡立洪村、和平村、繁白村与湘潭湘岭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沙子岭猪”特色产业。立洪、和平、繁白三村将申请到的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共计100万元投入到湘岭公司“猪猡乐”预制菜产业链基地建设项目中。该项目同步规划建设沙子岭猪文化体验园1个、沙子岭猪品牌连锁专卖店10家、发展沙子岭猪繁殖饲养合作农户50户。随着“沙子岭猪”品牌效应愈发显著,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加入“沙子岭猪”产业链条之中,“沙子岭猪”全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以湘潭市家畜育种站牵头的保种端,以新湘农、合龙公司为代表的扩繁养殖端,以汇弘、长盛、三旺、毛家食品为代表的屠宰加工端和以湘岭公司为代表的经营体验端等,涵盖了沙子岭猪保种扩繁、健康养殖、肉品加工、冷链物流、品牌经营等各个环节。“沙子岭猪”特色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市场预期较好。

沙子岭猪文化体验园栖息的小猪。

科学育养 专业打开消费市场

沙子岭猪的育养,根据猪别采取不同的精细化饲养方式,除了仔猪采用全价饲料、少放勤添、自由采食的方式喂养外,生长肉猪、妊娠母猪和种公猪均使用全价饲料和青饲料喂养,采取湿料、限饲的饲喂方式,日喂2次左右,哺乳母猪则以上述方式日喂3-4次左右。

科学的饲养方法使得沙子岭猪肉质鲜美、营养价值丰富。沙子岭育肥猪在日粮粗纤维含量15.3%的情况下,日增重420克,料重比4.82;体重80公斤屠宰,屠宰率72%,瘦肉率42%,肌内脂肪3.25%,沙子岭猪肉色红润,肉质优良,肌肉中含有多种功能性物质,其中有利于儿童智力发育的微量元素锌含量高于其他地方猪种30%~50%;有利于老年人降低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γ-亚麻酸含量高达1.51%;此外还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9种,达60.0%,肌肉营养价值较高。因此,沙子岭猪深受消费者欢迎,得到市场一致好评。

工作人员在饲喂沙子岭猪。

联农惠农 促进发展成果转化

在长城乡和湘岭公司的共同努力下,长城乡“沙子岭猪”特色产业年产值突破1000万元,年利润达80万元,带动当地农业产业增收20万元以上并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长城乡立洪村、和平村、繁白村三个村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每年可获得保底分红合计8万元,分红期限为5年,村集体将每年获得分红的30%用于低收入群众发展产业,分红的70%用于村上公益事业支出,5年期满后湘岭公司返还立洪村、和平村、繁白村合计75万元。此外,湘岭公司还与附近农户建立农产品合作,通过“收购+联营+包装+代销”模式帮助农户产销初级农副产品,带动当地农户增收。长城乡“沙子岭猪”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重点产业项目,通过建立联农带农惠农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提高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促进村民增收和就业,把产业发展成果切实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利益,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沙子岭猪品牌宣传现场。

为继续走好产业发展成果转化的“三条捷径”,下一步,长城乡将发挥“沙子岭猪”特色产业优势,打响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吸引更多经营主体加入“沙子岭猪”生猪养殖行业,形成规模效益,加强成果转化,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和群众收入提升,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向更高水平迈进。

作者:邓文清

责编:梅晓蕾

来源:长城乡

专题专栏丨推进八项重点任务 实施“八大行动”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