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王偲艺)在云塘街道雪园社区,有这么一位有着64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叫葛沇仁,今年89岁。他虽年事已高,但时刻关心国家大事,只要身体允许都会参加支部组织生活,积极支持社区工作,服从组织安排。在自身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拿出积蓄主动捐款,生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
坚持学习,坚定理想信念跟党走
葛沇仁深知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始终坚持把提升政治理论素养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信念追求。他平时关注时事要闻,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常手抄书籍,注重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也注重在学习中锤炼党性,增强原则,站稳立场,坚定信仰,初心不改。
雪园社区主要负责人表示:“葛老平时热衷手抄党的理论书籍强化学习,抄写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全文主动上交党组织,供支部党员参考学习,带动了学习氛围,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据悉,葛沇仁共手抄书籍14本,撰写学习心得1篇,近期又抄写完成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全文,共耗时一年多。
艰苦朴素,始终保持革命本色
葛沇仁夫妇有两个女儿,自己无住房,一生过着俭朴的生活。其妻子因病花费医疗费用数万元,于2022年过世。他现在住在大女儿家,女儿女婿都是退休工人,女婿中风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其外孙和外孙媳妇均无正式工作,且因外孙媳妇换肾,每个月都依靠他微薄的退休金帮助其支付药费,故家庭经济非常困难。
走进他现在住的家中,房间内摆放着早已褪去光彩的家具,尽管陈旧,但葛老很爱惜,坚持用着。他女儿说:“父亲十分节俭,刚搬进来住的时候,我们就让他扔掉那些破损的老家具,但他舍不得,总说还能用用。”此外,葛老还是小区居民公认的“模范丈夫”。其妻子在身患疾病时,行动不能自理,日常生活起居都由他照顾。他每天用轮椅推妻子出来散步,用内心的坚守兑现婚姻的承诺,用无微不至的照顾诠释着“丈夫”二字的内涵。
无私奉献,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
作为一名老党员,葛沇仁总是无私地帮助他人,将奉献社会作为自己一辈子的追求。虽生活困苦,但他仍热心公益活动,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为帮助灾区群众重建家园,他主动捐款1000元。2022年9月8日他从看到四川泸定地震灾情后,他又立即捐款2000元支援灾区。此外,葛老刚退休时,每月退休金只有一百多元,但他仍资助了一名困难高中学生上学,直到其大学毕业,共计费用10000余元。
有人问他:“您自己生活都这么困难了,为什么还要把钱捐出来?”葛沇仁说:“党和政府对我很关心,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把钱用‘活’,救助需要帮助的人,做更多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事情。”想到自己所做的事能为群众带去福音,他脸上扬起了灿烂的笑容。此外,葛沇仁夫妇还签订了遗体捐赠协议,其妻子已经过世并捐赠了遗体。
一颗赤子心,满腔家国情。葛沇仁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熠熠生辉。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普通人不平凡的力量,看到了老一辈中国共产党党员坚定的信念、不变的初心和对社会的深切关爱。葛沇仁的故事,是关于爱、担当和奉献的故事,是激励着我们为了更美好的明天而不断努力的强大动力。
作者:王偲艺
责编:梅晓蕾
来源:云塘街道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