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他身披戎装,英姿飒爽,把青春和汗水献给了国防事业。2011年,他脱下军装,回归故土,用智慧和勇气引领村民走向致富路。作为一名85后的“兵支书”,唐兵用军人的担当和年轻人的干劲,为太和村闯出了一条新路子,奏响了一曲为民服务的青春凯歌。
2011年,在部队服役5年的唐兵从部队退役回到老家,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开启了创业之路,并逐渐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建材商。然而,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唐兵并没有满足于个人的成功。创业的过程中,他时刻关注着太和村的变化和发展,积极主动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用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几年间,这个有能力、有热心的好青年得到不少村民的信任和夸赞。2017年,唐兵被选为太和村党支部书记。同年,原太和村、圳上村、建新村三个村委合并,共同组成了新太和村委会。由于在此之前,三个村委都是各自为政,很多事情都意见不合,甚至连合并起“村名”都存在很大分歧,刚合并就被县里确定了软弱涣散党组织,作为一个80后的当家人他深知当家的不易。
“从小事做起,把村里的工作一项一项地干好,群众的认可度和满意度越来越高”。为了推进村中各项改革和发展措施,唐兵放弃了自己的生意,全身心投入到岗位上。他从党建引领抓起,通过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班子战斗力,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培训,提升党员素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同时,在村里成立村民议事会,推行民主管理,通过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让村民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体力量,实现“要我说”到“我要说”的转变。通过村民自治,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得到激发,村民之间也越来越团结,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成功摘掉了“软弱涣散”的帽子。
人心凝聚了,村子的发展没有产业也不行。唐兵刚接手太和村时,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为了闯出一条适合太和村发展的路子,唐兵带领村干部迎难而上,通过不断的入户入山,摸清了太和村1700余亩农田和3700余亩山地的资源布局,科学划定了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经济作物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修建机耕道3000余米,修建水渠4000余米,耕地抛荒整治恢复100余亩,土地流转租金大幅提高。并根据市场需求和村民意愿,引导村民发展种植双季稻、水稻+油菜种植、水稻+香芋轮作、水稻+草莓种植以及鱼+鸭养殖模式,在确保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实现了村集体经济从最初的零到目前的年收入20万元。
武水镇太和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唐兵介绍,以前村里的农田基础设施差,没人愿意回来耕种。从2017年开始,他带领大家逐年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在条件好的田土流转资金达到了七八百元一亩,村民的收入也提高了不少。
“我们是空白村,没集体收入,又没办公楼。唐兵支书有干劲,什么事都想在前面。在他的带领下,大家通过努力争取项目,逐渐带动了全村的发展。”武水镇太和村党总支支委委员、组织委员彭发良对唐支书赞不绝口。
太和村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老村,村子里有大量的空心房和危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子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按照上级政策,唐兵开始了拆违拆旧工作,准备进行新农村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户型,统一高度。
但是老房子对于村民来说是他们的命根,为了推进工作,唐兵一遍遍地讲政策、摆道理,早上劝,晚上聊,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太和村共拆除危旧房100多间,拆除面积达15000多平方,并根据村里的人口结构和用地需求,在空心村拆除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宅基地50余套。如今的太和村,不仅交通便利,村容村貌也焕然一新。还先后获得了“临武县县级文明村”“郴州市市级卫生村”“湖南省省级卫生村”“郴州市文明村镇”等荣誉。
“下一步,首先还是要抓好党建引领工作,依托我们现在的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活动,让群众真正地认识到我们这是一个干事的团体。其次,依托我们现有的特色种养产业,继续做大做强,持续增收,争取全体村民都能有分红,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谈及村里未来的发展,唐兵信心满满。
作者:雷婉婷 黄玲艳
责编:黄玲艳
一审:胡志锋
二审:李艳玲
三审:唐薇
来源:临武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
版权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陆“龙源临武”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