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女子学院“朝夕相伴共青春”团队前往娄底市新化天门乡土坪村进行“三下乡”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团队充分运用专业优势,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与民俗文化,开启“音乐+”服务模式,以音乐为载体,链接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以多元的艺术形式通过“送教”“送歌”等方式助力乡村文旅振兴。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团队从历史诗词曲赋宝库中汲取创作资源,针对乡村教育需要和留守儿童身心特点,精选经典诗词,赋予现代作曲技法创作二十四首古诗词歌曲。同学们选取《江南》《池州翠微亭》两首作品,为当地23名留守儿童开展沉浸式教学。
土坪村历史悠久,红色资源丰富。团队成员们走访党员之家,深入挖掘红色乡土故事。前8503部队炮兵团的退伍老兵廖春仁为同学们讲述了他1964年参加抗美援越战斗,持续战斗13月之久终获胜利的激情岁月,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当问及对晚辈的希望时,这位土坪老兵只说了五个字:“永远跟党走!”带着这份触动和希冀,师生们将《中国,我爱你》《不忘初心》《灯火里的中国》《盛世田园》等红色经典作品唱响土坪村的大舞台,现场红魂激扬、扣人心弦。
土坪村是苗、瑶、汉相融合的古乡镇,浓厚的苗瑶文化、农耕文化、巫傩文化与易学文化相互交融,汇聚成土坪村极具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歌善舞的村民倾情打造村民演艺队,将多元文化通过新化山歌、傩戏表演、武术表演、劳作歌舞等形式创新传承。针对村民演艺队在歌唱技能、表演创编等方面的短板,团队以地域特色浓厚的《辣椒歌》为案例,进行歌唱技巧、表演编创等方面的教学,并将成果搬上土坪村实景演艺舞台,作为保留曲目向四面八方的游客进行展演,在文艺创作中凝聚精神力量。
团队参观土坪村自然风光,了解人文内涵,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AI技术进行记录、拍摄、剪辑与配文制作短视频,通过抖音、视频号等平台进行宣传推广。同时,结合实践活动录制展现土坪村自然人文风貌的音乐MV——《中国,我爱你》,进行主流媒体和短视频平台的多维推广,充分发挥文艺创作以美育人、美以成人的作用。
活动最后,项目团队为二十余户家庭送上书包、衣物等慰问物资,并针对几户生活困难家庭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
湖南女子学院“朝夕相伴共青春”团队指导老师罗莎表示,本次实践活动,既是湖南女子学院音乐学师范专业实践育人建设的延伸与拓展,同时也是“校-地-村”深度合作、协同育人的一次有效探索。学校将持续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切实让文艺点亮乡村,赋彩百姓生活,激发振兴活力。
作者:邱梦 通讯员:丁姝琴、赖胜兰
责编:刘洋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