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晚上7:00,大雨,水位37.1米,超警戒水位0.6米。
“李支书,牛车园穿堤涵管这里出现水涌,水量较大。”大河坪村穿堤涵管看守员李新民打来电话。险情就是命令。接到通知后该大队第一时间向防汛指挥所报告,经技术人员现场勘察,判断是因为此处涵管修建时间较短,混凝土与泥土之间间隙较大,加之外河水位较高,水压较大,从而出现了往里涌水的现象。仅10分钟,20余名抢险队员就赶到现场,开始进行抢修。谭家里组邻长谭德明第一个跳入水中,用棉被进行堵漏,其他人用预先准备好的防汛编织袋,迅速装泥土进行堆填。经过1个多小时的努力,顺利将涌水点堵上。
7月2日凌晨2:00,大雨,水位38.14米,超警戒水位1.64米。
看着南站社区堵口水位的上涨速度,驻点值守党员干部、片组邻“三长”、退役军人严阵以待。南站社区堵口位于赫山区桥南商圈地段,该地段是连接资江两岸的重要交通要道,共有商户近2000户。因项目施工,原本的挡洪墙被凿开了一道口子。“一旦水漫过来,后果不堪设想,必须马上采取措施!”南站社区党委书记龚勇一边对接施工单位,一边实时观测水位。经社区、施工方、技术人员现场勘查,预计水位将在上午10点左右达到峰值。来不及多想,大家便一起联系挖机、工人,先用彩条布打底,再将提前准备的砂石进行装袋码上,仅用1.5小时就筑成了一道“安全屏障”,周边的商户纷纷点赞。
7月2日上午6:20 ,阴,水位38.62米,超警戒水位2.12米。
黄泥湖村处置一处险情
“这里冒浑水了,快去报告!”黄泥湖村中队的巡堤人员在交接班时发现一处管涌正在翻砂鼓水。巡堤人员立即上报后,技术人员立即赶到现场进行查看,发现有两处管涌、一处散浸,随即立马启动应急预案,抢险队伍赶赴现场,调配防汛物资,5分钟送达险情点,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反滤围井、开沟导渗进行紧急处置,仅用2.5小时便完成抢险工作。
“尽管退下来了,但只要村里有需要,只要群众有需求,我就在!”说起防汛,黄泥湖村退职老支书盛少兵显得有些激动。连日暴雨,志溪河河段水位上涨迅速,形势严峻,他主动加入防汛队伍,从清障扫杂到巡堤查险,从雾霭清晨到滂沱雨夜,他不惧风雨、无畏泥泞,穿着雨衣、雨鞋,背着除草机,扛着锄头,成为一名防汛大堤上的“清障员”“侦察兵”。每隔2小时,他便要对所负责的一公里堤段进行拉网式巡查,一公里说长不长,但对年过七旬的盛少兵来说,难免有些吃力,但为守护万家安澜,他没有放慢他的脚步,更未曾退却一步。
7月2日上午7:30,晴,水位38.68米,超警戒水位2.18米。
“快!是管涌!”大河坪村有多年防汛经验的巡堤人员一眼便认定鼓水并夹带着细沙石的管涌,经技术人员进一步核实,会龙山街道防汛抗旱指挥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紧急调拨抢险队伍60余人,不到10分钟,人员、调配到位,铲砂石、填装袋,手提、肩扛、脚踩,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通过反滤围井进行紧急处置,仅2小时就完成抢险工作。
7月2日上午10:00,晴,水位38.77米,超警戒水位2.27米。
申家滩村处置一处险情
“多年来,只要是防汛期间,我们都会重点关注申家滩村十组的这个地方,这里的土质和地势容易导致出现渗水或者管涌情况。”会龙山街道申家滩村老党员卜孟初介绍道。7月2日10点18分,巡查人员发现申家滩村十组2处管涌、1处渗水险情,立即上报。会龙山街道防汛抗旱指挥所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调配车辆、铁锹、编织袋等应急物资,安排技术人员、应急队伍迅速赶往险情现场进行有效处置。75岁的卜孟初听到险情消息后,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和其他工作人员一起下垸挖浸沟、清基扫障、装填沙袋……最终通过采用反滤围井、开沟导渗的方式,经过2个多小时的奋战,成功完成管涌险情处置。
7月2日下午15:00,晴,水位38.47米,超警戒水位1.97米。
“这里又冒水了,快叫人!”上午刚处置完大河坪管涌险情的巡逻队员还没来得及换下浑身湿透的衣服,赶忙掏出手机向大队报告。有了上午的经验,大家并不慌张,20吨砂石几乎随叫随到,近20名抢险队员你一锹我一铲,不到半小时便装袋完毕,1.5小时处置到位,最终成功解除警报。
7月2日下午16:45,晴,水位38.25米,超警戒水位1.75米。
新安社区在地质灾害防御巡查过程中,发现社区3组1户4人地质灾害户回迁,街道党工委书记夏文娟立即带队上门做工作,经耐心劝导,成功转移至邻居家。
作者:刘喜英 夏文婷
责编:姚林利
一审:孙毅
二审:皮尉人
三审:向杰
来源:会龙山街道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