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高考考点对联大赏析(一)
湖南教育发布 • 今日头条
2024-06-05 11:17:01

2024年高考将至,长沙市各大高考考点近日纷纷挂出寓意吉祥、文化底蕴深厚的高考对联,为即将参加高考的学子们送上最真挚的祝福。这些对联在彰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之余,也很好地展现了各所学校的文化特色。

长沙市周南中学

周道许驱驰 十载藏修 志在扬蹄千里骏

南熏自踔厉 满怀锦绣 力能奋翮九霄鹏

【解联】

本联为藏头联,上下联首字为“周南”二字。整副对联寓意高考学子要有大志,也要有大才,勉励学子们志为国用,做国家建设的千里马、九霄鹏,人生驰骋,青云直上,实现青春理想,展现人生价值。

上联之意在“志”:勉励学子们身处盛世,当立远志,行大道,专心学习,提升自我,做千里马式的有用之才。下联之意在“力”:作为新时代青年,当思踔厉奋发,学成满腹经纶,以便能振翅高飞,为国所用。学子们身处时代新局,面临眼前高考,要精神振奋,生气勃勃,挥洒十年苦读积蓄的才华,去勇敢自信地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挑选。

长沙市实验中学

志承艺芳笔任翕张效先儒赤墀对策飞龙舞凤

德尚忠恕胸凭吐纳期后浪金榜题名济世经邦

【解联】

上联表达长实学子秉承艺芳女校“教育救国”的远大志向,在考场上效法先贤于丹墀殿试中对答策文时的自信与潇洒,下笔开合自如,龙飞凤舞。

下联期待青年才俊崇尚百年名校的“忠恕”校训,吞纳学问,倾吐才干,金榜题名,报效国家。

对联就地取材,盛誉三湘名校,且化用了郭沫若的诗“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和元代王冕的诗“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本联厚植家国情怀,对仗工整,思维跌宕,气力宏阔。(撰联、解读:孙文斌)

长沙市长郡梅溪湖中学

薪火长传郡园澄水滋兰蕙

梅溪雅集荷月文光射斗牛

【解联】

上联既写考点所在的长郡梅溪湖中学传承百年名校长郡中学的文化,精心立德树人,成绩卓著,也是写学子们接受教育、砥砺成才的经历。“薪火长传”,即薪火长久相传。薪火相传出自《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原意柴烧尽,火种仍可留传。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郡园澄水”,长郡中学与长郡梅溪湖中学的校园都简称为郡园,校园中都有澄池,均为学校的文化标识。澄水,即澄池之水。“滋兰蕙”,即滋兰树蕙,见明代薛始亨《寄区叔永兼答论文之作》:“人归沅水滋兰蕙,天接西江入蔚蓝。”出自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下联写考生聚集在梅溪湖畔参加高考,在六月的大考中才气横溢,直冲斗牛。“梅溪”,考点所在地梅溪湖畔。“雅集”,此处比喻高考。古代指风雅的聚会,即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语见宋代姜夔的《一萼红·人日登长沙定王台》词:“记曾共西楼雅集,想垂杨还袅万丝金。”“荷月”,古代六月又称“荷月”,盛夏六月是荷花盛开的时节。“文光射斗牛”,出自明代·林瀚《送彭春官归田(其一)》:“笔阵惊风雨,文光射斗牛。”意思是绚烂的文采射向天上的斗、牛二星宿,比喻才华横溢。下联收尾雄浑有力,考场书生意气的豪迈形象宛若眼前,青春学子的浪漫气质跃然纸上。

联中巧妙嵌入校名,且下联、上联中同一位置的“荷”“郡”二字连读,与考点学校的校长之名读音相同,这一巧合增加了对联的趣味与意涵。考点学子读之,似是听到校长殷殷祝福,亲切感、轻松感油然而生。本联文脉流畅,意境高雅,彰显出名校为国育才之担当。(撰联、解读: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钟武伟)

长沙市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盛世龙年登虎榜

麓山大木柱长天

【解联】

本联紧扣高考,言近旨远,直抒胸臆,洋溢着湖湘学子胸怀天下、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气。不仅祝福考点考生顺利如意,同时给予全体湖湘考生美好祝愿。作者就地取材,以校园两棵参天古樟构思,巧妙嵌入校名“麓山”与高中教学楼名“麓盛”,考生读之共情油然而发。

上联挟龙虎之气祝福考生。以“盛世”开篇,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接着以“龙年”点名年份,以“虎榜”比喻高考一举成功。下联一语双关,“麓山”既指岳麓山,同时也是考点“麓山国际实验学校”的简称。于“麓山”学子而言,“麓山大木柱长天”既是写校园之景,也是赞扬学校为国培养出大批人才。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一座岳麓山,半部近代史。下联同时颂扬湖湘文化昌盛之地岳麓山自古人才辈出。“大木柱长天”一语源自湖南第一师范教育家杨昌济所撰对联:“自闭桃源称太古,欲栽大木柱长天”。(撰联:钟武伟)

长沙市长郡湘府中学

缨濯梅溪 笔纵兰亭 文见百年欣虎变

胸怀华夏 心连穹宇 鲲腾万里化鹏抟

【解联】

梅溪、兰亭是长沙市长郡湘府中学的景观标识。在梅溪洗濯头缨,以净化心灵。在兰亭纵笔成文,这既是少年求学情景,也是学子们挥洒自如的高考场景,接着高度赞扬学子们才识广博:考卷之文能见到百年之风云变幻。上联由描写修身、求学经历,自然过渡至描述考场情景,盛赞考生才情。下联则颂扬考生们的高远志向与美好前程:胸怀家国天下,如鲲化为大鹏扶摇直上,走向广阔天地。上下联尾“变”与“抟”巧押an韵,增加了对联的韵律感。

缨濯,见《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濯缨,意为洗濯冠缨,比喻净化心灵,修养品行。

虎变,见《易·革》:“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象曰:大人虎变,其文炳也。”谓虎皮的花纹斑斓多彩。比喻因时制宜,革新创制,斐然可观。百年经虎变,即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变局。也可以理解为,百年以来中华大地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伟大进步。

鲲腾万里化鹏抟,见庄子《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撰稿:文伟)

长沙博纳二附中(原湖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

博古通今 笔撰三千策简

纳珠采玉 卷藏万里乾坤

【解联】

本联采用首字嵌名联形式,对应考点学校“博纳”之名。整副对联意在鼓励考生要博学多才、胸怀大志,用智慧和力量去创造美好的未来。

上联表达了对考生学识广博、贯通古今的期望。它鼓励考生不仅要深入研究古代的智慧,还要洞察现代的趋势,能够运用这些知识来撰写出无数的应对策略。这里化用了诗句“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元朝王冕《送王克敏之安丰录事》),“三千”不仅是一个象征性的数字,更是对考生智慧与能力的赞誉,暗示了他们在面对高考等各种挑战和困难时,成竹在胸,能够迅速找到合适的方法应对,妙笔生辉,展示出自信和实力。

下联则进一步强调了考生的胸怀和志向。此处化用了成语“撷珠采玉”和“剖璞采光”。古有和氏璧,藏玉于石,世所罕见;又有珍珠深藏蚌腹,待时而出,光彩夺目。既点出国考抡才的题中之意,又寓意考生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判断力,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部分,如同从众多珠宝中挑选出最珍贵的宝石一样。同时,也表达了考生需要将所学知识和智慧凝聚成卷,如同将万里乾坤收纳于一卷之中,展现了对知识掌握的全面性和深刻性。对联勉励考生要志存高远,胸怀家国天下,为国家的繁荣和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彰显了立德树人之奥义。(撰联、解读:刘敏 书写:胡海雄)

长沙市望城一中

望远好开襟 一校名驰 砥砺十年龙破壁

城春宜揽物 中华愿锦 玑珠三日手拿云

(东校门对联)

【解联】

释义:此联为嵌名联,嵌:望城一中。

望城一中所处地势开阔,望远好开襟怀。地处望城区城市群之中,环境优美,树簇花环,四季如春。故借城春宜揽物,以嵌望城两字于联首。下联中华借对一校。学校启于枬香,已历百余载,驰誉湖湘。中华正实现第二个百年振兴,所以愿望锦灿。砥为细磨刀石,砺为粗磨刀石,引申为磨练,锻炼等。玑为不圆珠子,珠为规则的圆珠,引申为美好的文章或词句等。龙破壁为点睛化龙典故。传说南朝梁武帝时,画家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作画,画巨龙四条于壁,皆不画龙眼,时人异之,张僧繇告诉时人,点睛恐飞去,皆不信,乃难之画睛,点了两条龙眼,竟破壁腾身飞去。手拿云,形容本领高强和志向远大。这里寓意高考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为国育良材,研中外之书,习古今之艺,文理学成堪作栋

弼时担大任,启枬香之秀,掦名校之雄,才华展罢好腾龙

(明远楼对联)

【解联】

释义:材通才。栋,栋梁之材,退而齐家,进而治国,为国家输送人才。弼,辅佐,弼时,担纲和治理时政的意思。望城一中前身为枬香学校,乃百年名校,人才辈出,享誉湖湘。腾龙取金鲤跃过龙门,即浴火脱尾成龙之意。(撰联、释义:夏启宇)

作者:邱梦

责编:刘洋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

专题2024,高考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