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洞口客户端5月28日讯(记者:欧阳沐娟 谢定局 曾林吉)近年来,洞口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着重“以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主,致力于在传承和创新中激发非遗文化活力,扩大非遗品牌的影响力,做足做好推介文章。
5月28日,在洞口宋窑手艺人王周能的工作室,王周能正向陶艺爱好者讲解制瓷技艺,为拉坯做准备工作。
王周能将事先醒好的泥固定在转盘的中心,将泥拉至茶杯形状,粗坯成型后,再进行修坯。制作茶杯工序繁琐,必须完成醒泥、拉坯、风干、修坯、上釉、烧制、抛光等多道工序,历时二十余天,一只完美的茶杯才能诞生。
在展示厅,王周能将从洞口宋窑窑址拾来的陶瓷残片一一展示给陶艺爱好者。这些残片以小型器为主,质地细腻,施灰黄色和深褐色釉,其中碗碟的口沿、腹部呈棱花瓣状,带有花草图案。
洞口县竹市镇瓦渣山窑址,1990年被例为邵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属唐宋时期陶瓷厂遗址,窑址上有碗、碟、壶、缸、坛、钵等残件,经专家鉴定为宋代大型古窑.
“在长沙那边发展了几年,后面因为疫情,就决定回家乡发展。”疫情爆发后,王周能回到家乡洞口,和合伙人共同成立了湖南洞口宋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始着手洞口宋窑古法制作技艺研发。
工作室内有成排的木架,上面摆放着各种窑制碗、碟、壶等。“像我手上拿的这把壶就是用洞口的黄泥土做的,它有个特性就是硬度比较大,密度比较高,而且透气性蛮强。经过前几窑的测试,我发现这个泥特别适合做茶器、茶叶罐之类的,而且还含微量的铁元素,对人体比较有益。”王周能边走边介绍。
作为洞口宋窑古法制作技艺的技术总负责人,王周能和他的团队多次尝试使用原生态矿土、全天然稻草灰釉、古法柴烧等技术标准,倒推技术配方。
“我们会把传统的继续继承,然后融入设计,再结合市场,这三个维度去开发我们的产品。”开窑现场,王周能小心翼翼地将刚出窑的几十件陶器来回搬运到桌子上,大小不同、造型各异的瓷器呈现在眼前。
同时,为了让洞口宋窑产品更适应现代社会,团队还对工艺创新进行了思考与尝试。
“如何让这个文物‘活’起来?是我们洞口宋窑团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觉得洞口宋窑一定要有更多年轻化的表达,同时要结合我们洞口本土文化元素,例如宗祠元素、蜜桔元素等,融入到我们产品的创作里面去,让它面向更广大的一个市场,这是我们以后要做的一个事情。”湖南洞口宋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健说,“只有让市场接受,我们这个文化才能传播得更远更久。”
责编:欧阳晶
一审:肖自豪
二审:王琛
三审:唐盛
来源:洞口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