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丨红色基因润沃土
新新邵 • 专题
2024-05-21 08:09:29

              

湖南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新作为。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2024年3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帙恒 黄晗

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遍布着灿若繁星的红色地标,仿佛一座没有围墙的革命历史博物馆。

汝城“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岳麓书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来湘考察调研,其间多次深入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重温峥嵘岁月,擘画发展蓝图,勉励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红色潇湘,薪火相传。近年来,湖南牢记殷殷嘱托,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在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上下功夫,赓续红色血脉,深挖红色资源,推进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1.保护,擦亮湖南红色底片

湘江之滨、妙高峰下,被誉为“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静静矗立。这片中西合璧、庄重典雅的建筑群落,历经岁月沧桑依然散发着迷人光芒。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湖南考察调研的第一站,便是这座红色地标。“一师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好地方,要把这一红色资源保护运用好。”考察学校用好红色资源等情况后,习近平总书记说。

牢记殷殷嘱托,迅速付诸行动。4月2日,全省革命旧址保护运用暨湖南一师旧址保护展示提质推进会召开。会议透露,将在保护的基础上,推动湖南一师旧址整体开放,提升其集聚带动效应,力争在2025年高质量完成旧址修缮保护工程,并联动橘子洲、岳麓书院、岳麓山等整体打造红色旅游产品。

  通道侗族自治县通道转兵纪念馆。李尚引 摄(湖南图片库)

“我们要进一步保护好、利用好一师旧址的革命文物,提炼一师红色校史的精神密码,挖掘红色资源,摸清红色家底,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馆长杨丹说。

湖南是红色资源大省,目前有已登记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点2400余处,资源总量、重要资源数量均居全国前列。“十四五”以来,湖南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展示项目330个,革命文物系统保护格局初步形成,省级及以上级别革命文物保护展示现状显著改善。

4月21日一早,来自广东的游客黄晨露一家前往汝城县“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参观。

通过还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沙洲村线路,推进陈列馆局部改陈布展,游客在这里进一步沉浸式感受共产党员与群众风雨同舟、血肉相连、命运与共的感人事迹。“一路参观,深切感受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辛与温情,全家特别是小孩子深受教育和启发。”黄晨露说。

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湖南是红军长征经过的重要省份之一,三路红军在湖南境内浴血奋战,书写了“半条被子”“断肠明志”等感人故事。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湘考察的第一站,便是“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

近年来,湖南进一步强化长征主题文物集中连片保护,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建设。

夜色中,中央红军牵着骡马,抬着辎重,艰难翻越群峰高耸的老山界。激烈战斗后,在没有麻药和手术工具的情况下,医护人员用木锯为红二军团五师师长贺炳炎完成了截肢手术……

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重要标志性工程湖南(汝城)长征文化展示传承馆内,通过场景还原结合多媒体投影,生动再现了红军长征途中惊心动魄的场景。

“自2023年9月试运行至今,已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6万人次。”汝城县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湖南(汝城)长征文化展示传承馆负责人李毓说。

当前,湖南聚焦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湖南共产党人出生地及早期革命活动相关革命文物、湖南境内发生的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及重大革命活动相关旧址遗址,进行重点保护。聚焦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县所涉革命文物,统筹推进整体保护。同时,强化长征主题文物集中连片保护。

以扎实步伐稳步推进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湖湘大地上,红色资源在新时代焕发绚丽光彩,红色研学旅游、戏剧作品、故事课程有了扎实的史料依据。

2.利用,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4月16日,“理XIANG青年”第一季青春铸魂新时代湖湘青年理论学习主题宣讲会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东方红校区)举行。

“百年前,风云激荡,一师学子志存高远,救亡图存;新时代,恰逢其时,青年学子如何立志报国,勇担使命?”舞台上,杨丹通过一张张老照片,为大家分享了青年毛泽东和进步师友们志存高远、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故事。

“红色资源是学校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罗成翼介绍,为加强对红色资源的活化利用,学校将参观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列为开学第一课,利用青年毛泽东铜像、主席冷水浴古井、主席求学第八班教室等红色景点,开展“馆课一体”沉浸式教学等。近年来,开发了“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等12门校本红色课程,编写了“永远的先生”等100个红色一师故事,制作了《一师魂》等纪实片,全面推进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让革命文物“活起来”,才能让红色基因更好地“传下去”。全省各地坚持守正创新,不断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红色遗产释放更大能量。

在通道侗族自治县,通道转兵纪念馆先后挖掘了《铁律》《军号》《公家的铜板一个也不能拿》等50多个红色故事,还组建了宣传小分队,以情景剧、红色故事会、快板等形式,生动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通道曲折奋斗、开创伟大事业的光辉岁月。

平江县是全国第一批革命老区县,有红色景区及革命遗址129处。当地根据县域红色革命文物分布特点,出台“红色平江”五年行动计划,逐年实施系列项目,绘就红色旅游“路线图”。

  平江县平江起义纪念馆,讲解员在给游客讲解平江起义历史。李娴 摄(湖南图片库)

如今,游客可到平江起义纪念馆观看“平江起义”实景演出,在苏维埃政府旧址参加革命歌曲演唱会,可加入“红军重走长征路”的队伍……近3年,平江县红色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5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0多亿元,带动近万名群众稳定增收。

为了让红色资源从“活起来”变为“火起来”,湖南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让红色文化融入群众日常生活。

广场歌舞表演,戏剧街头互动……4月21日,记者来到“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所在的郴州711时光小镇,游客们仿佛穿越回上世纪60年代,重拾昔日711矿工人们的精神力量。

抢抓承办第二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重大机遇,如今,旧厂区变身为集红色教育、温泉康养、工业旅游、科学普及、休闲度假等于一身的711时光小镇,前来接受国防和爱国主义洗礼的人络绎不绝,让沉睡多年的老矿山蝶变成生机勃勃的红色地标。

  郴州711时光小镇。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傅聪 摄

“我们将把文旅业打造成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新增长点,全面塑造‘伟人故里·红色热土’的世界级品牌,实施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红三角’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等重大工程,持续推进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爱武说。

3.传承,赓续红色血脉育新人

4月8日,永顺县第一中学和第二中学的1791名学生和97名老师来到伟人故里韶山,开启一趟终生难忘的旅程——“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奋进是最深的告慰。

2023年4月起,我省组织全省中小学生开展“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让在湘的每个学生高中毕业前,都到伟人故里韶山接受一次精神洗礼,引导广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新时代力量。

永顺一中576班班主任张玲介绍,班上同学年龄都在17岁左右。到韶山之前,张玲跟大家分享了毛泽东17岁时写的一首诗——

那是1910年秋天,17岁的毛泽东考入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离家时写下“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以此表达一心向学和志在四方的决心。

听完班主任的介绍,576班学生杨梦婷感触颇深。此次研学过程中,杨梦婷边听边看边记录,很快小本子上就爬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她说,“本子上记下的只是少数,更多的是映入眼帘、装进了心里,我深感青年怀壮志,立功正当时。”

走进“我的韶山行”各大研学课堂,仿佛又不是课堂。这里没有课本,却不失声情并茂,这里没有作业,却互动频频、热情高涨。

  “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711矿老矿工在追忆往昔岁月。刘勇 摄(湖南图片库)

“研学课生动又透彻,有种身临其境与伟人对话的感觉。”

“追寻伟人成长足迹,坚定了我为民族伟大复兴而读书的决心。”

……

韶山学校教室的留言墙上,密密麻麻留下了同学们的研学心声。

“从头天举行开班仪式到第二天中午返程,孩子们停留在韶山的时间只有24小时,但产生的影响却可能是一生。”韶山思政教育实践中心主任向燕介绍,“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正在不断提质优化中,今后将用好用活更多红色资源,开发更多精品课程,不断完善师资力量,实现质效双提升。

近年来,湖南先后推出“我的韶山行”红色研学、“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等,不断完善红色文化育人体系,用红色精神润心铸魂,培育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从线下研学,到线上网络大课堂。2019年以来,湖南创新推出的“我是接班人”网络大课堂,把教室“搬到”伟人故里韶山、“半条被子”发生地旧址徐解秀老人故居等地。课程不仅覆盖了全省上千万名中小学生,还辐射到了新疆、西藏、广西等多个省(自治区)。

在“共圆民族复兴梦”课上,来自韶山学校的二年级学生牛睿晢,重现了少年毛泽东独自翻山越岭前往外婆家的情景。在外婆家,少年毛泽东阅读了大量进步书籍,点燃了这个农家少年的报国激情。

“我仿佛真的回到了那个年代”“我也被深深感染、热泪盈眶”……屏幕前,学生们纷纷发出弹幕留言,表达共同的感受:那些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震撼心灵。

4月的韶山,山花绽放,炽热灿烂。红色基因伴随奔腾不息的湘江之水,已深深融入三湘儿女的精神血脉。

责编:张雯莉

一审:张雯莉

二审:王琳璐

三审:李进锋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专题牢记嘱托 改革创新 求真务实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邵阳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