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丨栽得大木柱长天
新新邵 • 专题
2024-05-21 08:05:15

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2024年3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余蓉

4月的三湘大地,生机勃发。穿行在菁菁校园,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令人心旷神怡。

“国家要强大,必须办好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把办好教育当作心中大事,始终把青少年学生挂在心上。

三月十九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傅聪 邹尚奇 摄影报道

无论是2020年9月在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还是今年3月来到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每到一处,习近平总书记都对学校和教育工作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教育强国建设谆谆教导,对青少年“拔节孕穗”成长成才寄予厚望。

为学须先立志,树人首在立德。湖南牢记嘱托,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南篇章培养更多具有湖湘风范、立志报国强国的时代新人。

1.立德为先,高质量推进“大思政课”改革创新

谷雨时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妙高峰下,灰白相间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校舍静静矗立。古朴典雅的建筑,无言诉说着这座“千年学府、百年师范”的辉煌。

穿行其间,亭廊相连的校园里,不时传来琅琅书声。大礼堂、八班教室、冷水浴古井、自习室、阅报室……10多个承载着百年红色记忆的纪念点,几经风雨,历久弥新。

今年3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该校考察,了解学校发展沿革和用好红色资源等情况。他殷切叮嘱:“一师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红色基因的好地方,要把这一红色资源保护运用好。”并就上好思政课提出明确要求。

“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以‘大思政’育‘大先生’、以‘红色校史’铸‘红色师魂’指明了方向。”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罗成翼告诉记者,学校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学校红色资源的独特优势,深入开展红色场馆育人、红色课程育人、红色学术育人,把大思政课抓好、把红色资源运用好、把学校办得更好。

近年来,学校为了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构建了类型丰富、特色鲜明的红色课程体系,开发了“毛泽东与第一师范”“毛泽东经典著作选读”等11门“红色”金课,全面推进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同时,创作了一批赓续红色血脉的文艺作品,特别是由师生编演、取材于青年毛泽东就读过的八班教室的舞蹈《八班教室》,精彩诠释了湖南一师精神,曾获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

“现在,学校已启动湖南一师旧址的保护展示提质工作,正按程序申请立项,力争高质量完成修缮保护工程,把旧址保护好。”罗成翼说,在此基础上,推动旧址实现整体开放,并进一步加大在红色研学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建设集保护、展示、瞻仰、宣传、教育、体验和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的革命文化园区,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目的地。

办好思政课,事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走进校园,听得最多的是思政课这一关键课程,讲得最多的是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时,同正在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的师生亲切交流,并就办好思政课作出重要指示。

打造“我是接班人”网络大思政课堂,吸引学生常态化开展网络“大思政课”学习,总学习人次超过18亿;开展“我的韶山行”研学大思政课堂,2023年全省共组织110多批次10余万名中小学生到韶山开展思政研学,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开展“岳麓书院”融合大思政课堂,挖掘湖湘文化蕴含的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实事求是等精神内涵,打造有思想深度、有文化内涵的融合式“大思政课”……牢记殷殷嘱托,湖南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高质量推进“大思政课”改革创新,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材。

“自卑亭的‘自卑’二字,来自儒家经典《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它的意思是说,人的道德修养,好比长途跋涉,要从近处开始;好比攀登高峰,要从低处开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广大青年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上下功夫。这与自卑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殊途同归……”

湖南大学师生在自卑亭开展“移动”思政课实践教学。通讯员 摄

4月18日上午,岳麓山下,自卑亭前,一堂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主题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实践教学正在开展。20多名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硕士研究生,聚精会神,认真聆听学院党委书记龙兵的讲解。

把学生带到室外,把课堂搬到校园,打造富有亲和力的“移动”思政课堂。“总书记在岳麓书院考察时,为我们学校开设的‘移动’思政课堂点赞,并强调‘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龙兵介绍,这些年来,学校牢记嘱托,打造启发式“移动”思政课堂,在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红色地标的参观学习中,启发学生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在“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学生重温红军与汝城老百姓谱写的鱼水情深的革命赞歌;在花垣县十八洞村,让学生实地感受精准扶贫首倡地的“山乡巨变”;在国家超算长沙中心,现场讲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学生们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了解党史、见证成就、坚定信念,进一步明确肩负的历史责任,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

2.树人为本,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步入毛泽东与第一师范纪念馆,展厅内,一张张百年前学生们参加体育锻炼、义务劳动、野外演习、社会实践等的老照片,展现出一师坚持“三育并重”“身心并完”,让学生全面发展的先进办学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时,曾在这里驻足观看,并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也要重视这个问题,不要流于只教知识’。”纪念馆副馆长张颖介绍。

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字字千金,事关“国之大者”。长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青少年成长成才,并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

漫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操场上、体育馆内,到处都是学生挥汗如雨运动的身影;路过钢琴房,听到的是悠扬的旋律、动听的歌声;书画室内,学生们凝心静气,挥毫泼墨;宽敞明亮的舞蹈室内,一个个翩若惊鸿的身姿令人沉醉……

“目前,我校正在开展本科师范院校教育评价综合改革试点,建立健全新的教育评价综合改革制度体系,推动学校办学更加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师范大学建设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胡穗介绍,学校以“德”为先,将学生师魂养成、品行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重要内容;坚决摒弃“唯分数论”,注重考查学生全面发展,积极探索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新型课程体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春天的湖湘大地,嫩芽绽放,向阳而行。

4月18日下午,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校园内一片欢腾。正值课后服务时间,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涌入各自喜爱的兴趣班“教室”。象棋班、金话筒主持人班、乒乓球、羽毛球、泥塑班……孩子们各取所需,兴致盎然。

汝城县文明瑶族乡第一片小学,孩子们在下五子棋。通讯员 摄

“我报的是红色故事会和五子棋。在红色故事会中,我知道五星红旗是曾联松设计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由聂耳作曲的;在五子棋课上,老师教了我们基础棋法,如果赢了比赛,还会获得奖品。”二年级学生朱宸宇说,自己很喜欢课后服务,因为能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2020年9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第一片小学,进课堂、访食堂,与师生亲切交流,听他们讲红色故事。如今,这一个个温暖瞬间,成为师生们最珍贵的记忆、最持久的力量。

“当时总书记勉励学生‘现在是一棵棵小树苗,将来有一天就会长成中华民族的参天大树’,还叮嘱孩子们保护好眼睛。” 该校校长兼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李亚东深情地说,习近平总书记对孩子们的关爱细致入微,令人感动,自己也更深感重任在肩。

李亚东介绍,现在学生每天有一个小时以上的活动时间,在运动中强健体魄、放松身心。一到中午,食堂里三菜一汤的“营养午餐”香味扑鼻,孩子们个个吃得津津有味。一天两次的眼保健操和午休前一小时的阅读时间已融入他们的生活,“在保护好视力的同时,学校图书室和班级图书角的图书几乎快被孩子们翻烂了。”

3.强国有我,争做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4月22日,常德市鼎城区蔡家岗中学的音乐教室里,飘出了一段优美的《浏阳河》钢琴音乐。旋律音落,故事声起,音乐教师麻小娟娓娓讲述青年毛泽东立志的故事。

“青年毛泽东在一师刚入学时,一师教师杨昌济曾问他‘你的理想是什么’,当时他没有给出答案。”麻小娟讲述了青年毛泽东求学期间始终把自己的读书生活紧紧地与中国社会和人民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的故事,“毕业时,他给出了回答:改造中国与世界。”

让台下学生听得入迷的故事,正是麻小娟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求学时“入学第一课”所受的教育。“正是在一师所受的熏陶,让‘当人民教师’的志向在我心里扎得更深。”毕业后,她回到家乡担任乡村教师,以故事春风化雨,润泽童心,点亮梦想。

4月17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校区),学生与专家进行问答互动。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傅聪 摄

得益于“三育并重”“身心并完”的育才理念,湖南第一师范的历届毕业生因整体素质高,受到全省各地农村小学竞相“争抢”;又因“有情怀、干得好、下得去、留得住”的特质,成为湖南乡村小学教师的骨干力量。2022年,该校2196名毕业生分赴我省104个县(市、区)的乡村学校任教。

4月20日,湖南农业大学园艺专业2023届毕业生杨昭珞,正在新化县科头乡忙着桑葚采摘上市。“这片种植基地是我和父母打造的,有1000亩呢。”杨昭珞介绍,除了桑葚,这里还种有无花果、柑橘、梨子,一部分鲜果上市,一部分鲜果加工成干果、果酒等农产品,2023年产值达到1100万元。

“深受家人影响,我对土地和农作物有着深厚的感情。在湖南农大求学期间,我更觉农业大有可为,毕业后毅然回到家乡,投身于水果产业,做绿色健康食品。”杨昭珞说,作为一名新农人,自己的事业在田野,舞台在乡村。

近年来,湖南农业大学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灌注到思政教育全过程、全方位,统筹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同向同行、共同发力。一大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时代农科学子,毕业后回到乡间田野,肩负起“强农兴农”的时代使命。

在湖南大学物理与微电子科学学院的实验室,博士研究生刘潇正专注地做实验,他正在进行的课题跟芯片技术有关。“实验进展很艰难,但这是国家所需,既然选择了这个方向,再多艰难险阻我也会坚持走下去。”刘潇坚定地说。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时,刘潇也在现场聆听总书记讲话。“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同学们将是接过历史接力棒的主力军。这对我触动很大。”刘潇说,正是这番话坚定了自己攀登科研高峰的决心,再坐冷板凳10年、20年也要攻克难关。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一批又一批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党和国家赋予教育的崇高使命。湖南教育系统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坚持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工作的根本标准,培养出了一大批志存高远的优秀学子,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征程中争当先锋、绽放光彩。

责编:张雯莉

一审:张雯莉

二审:王琳璐

三审:李进锋

来源:新湖南客户端

专题牢记嘱托 改革创新 求真务实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邵阳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