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卓然教授荣获美国矿物、金属和材料学会 (TMS) 罗伯特·兰辛·哈代奖(AIME Robert Lansing Hardy Award)
我是曾卓然,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南长沙人。
早年就读于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年10月加入湖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兼任湖南大学整车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苏州研究院成员,澳大利亚Monash大学、澳洲国立大学客座研究员。
我自幼深受湖湘文化的影响,心里已被烙上“滔滔湘水,巍巍岳麓;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烙印。在读中学时,深受左宗棠、谭嗣同等湖湘先烈的影响,痛心于晚清因保守和落后所带来的愚昧与苦难,立志走出国门,学习先进知识与技术,立誓“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我20岁离开家乡,远赴澳大利亚Monash大学求学,本科阶段两次获Summer Research Scholarship。2011年获一等荣誉工程学士学位。在Australian Postgraduate Award、International Postgraduate Research Scholarship全额奖学金的资助下,师从国际镁合金专家、Monash大学Jian-Feng Nie教授从事研究工作。在此后的十余年中,我在Monash大学和澳洲国立大学先后任博士后,助理讲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并于2017-2019主管Monash材料系中澳合作办学。
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镁合金。镁合金在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消费电子产品的轻量化,节能减排方面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中国是镁合金资源大国,总储量占全球22.5%,生产占全球80%,但当时相较于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因此研究掌握镁合金物理冶金与开发加工技术,成为我实现知识报国的奋斗目标。
针对镁合金强塑性低、耐蚀差难题,我提出基于晶界工程实现镁合金强塑性及耐蚀性提升的新思路。
揭示了室温条件下纯镁晶界晶内协同变形新机制,实现了室温超塑性,被《Nature》评为镁领域特色研究,被澳洲工程师协会作为“国际首创”进行了报道;揭示了缺陷-偏聚协同强化机制,突破了无稀土镁合金高强化关键难题;揭示了基于耐蚀元素及晶界耦合作用的表面钝化机制,实现了增材制造和塑性加工制备镁合金高强高耐蚀性。发表论文40余篇(含4篇Acta Mater、1篇Nat Commun),引用2600余次;授权国际发明专利4项。
2023年,我因“对镁合金微观结构-加工-性能关系的开创性贡献”荣获美国矿物、金属和材料学会(TMS)罗伯特·兰辛·哈代奖(AIME Robert Lansing Hardy Award 全球每年仅一位35岁以下获奖者)。是自1991年起,首位美国以外的获奖者,也是迄今该奖项第三位华人获奖者。
在海外十余年时间里,“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乡愁时刻萦绕心头,我热切期待把自己的所知所学回报祖国。通过宝钢-澳大利亚科研平台、Monash中澳合作办学平台,我一直和国内开展紧密的科研和教学合作,但仍然期盼更进一步,全职回国,投入祖国发展的浩浩荡荡洪流之中。终于有机会回到家乡,实现了儿时的诺言。
“中国十佳车身评选”评委聘任仪式
湖南大学给了我巨大的支持,让我能实现在国外无法实现的梦想。在加入湖南大学的短短半年时间内,在大平台的支持下,我有机会走访企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开展材料-机械跨学科科研攻关;组建自己的课题组,教育我们自己的孩子,把知识和技能传递给下一代;借助在澳洲高校的荣誉职位,协助建立中澳国际科研和教学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国际视野与平台。
目前已荣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并被增选为“中国十佳车身评选”评委。
我将依托材料学院与全重室平台,研究先进镁、铝等轻合金在汽车与交通领域的应用,把科研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为实现汽车的“新四化”,提升我国轻合金基础科研与应用作出贡献。
曾卓然教授课题组合影
责编:陈玮 编辑:龚若丹
来源:湖南大学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