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今年“五一”期间,资阳区着力丰富文旅产品供给,积极开展文体惠民活动:在明清古巷举办第二届安化黑茶“六进”活动,万人品茶、地方民俗戏曲演出轮番上演;青龙洲粉色多巴胺火山节、“潮”玩五一;“惠”享美食,“趣”银光小镇、夏季乡村音乐会等文旅活动点燃了游客们的激情。众所周知,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考核包括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指标、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成效指标、人均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指标、旅游总收入及增长率等7项指标。资阳文旅基础薄、体量小,但不甘人后的资阳,提出要在真抓实干考核中进位争先,进入全市前三,向“优等生”看齐。
游客在明清古巷打卡留念
紫薇村
很长一段时间里,十里麻石街,就是资阳文旅的全部家当,就文旅天赋而言,哪怕是放眼市内,资阳区也很难与“优等生”沾边。
也许是沉寂得太久,总有厚积薄发的时候,抑或是受益于乡村振兴的“红利”,几年间里,从城市到农村,资阳区以推进全域旅游为抓手,全力推动文旅、农旅等融合发展,文旅产业串珠成链,在“诗与远方”牵手中,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先锋桥村木槿花开
资阳历史底蕴深厚,是老益阳人的集体记忆。只有久居这里的人才会发现,资阳城区的轮廓、气息与温度,已不同往昔——
游入江南最美巷,明清穿越三国风。行走在古色古香的明清古巷,仰望月明楼飞翘的屋角,犹如推开了一扇扇历史的大门,到处是益阳古城区的鲜活记忆,有轮船穿梭、停靠的汽笛声,有“排古佬”整齐有力的放排号子,有古巷间摩肩接踵的商贩身影;
青龙洲公园纵横交错的小径,布局合理的景观,傍晚满天的彩霞,染红了天边,映红了江面,随时入眼的美景让游人流连忘返;
三国文化走廊围绕“千年益阳城、单刀赴会地”整体形象定位,将走廊建成亭台楼阁、船篷轩和文化墙,彰显了益阳三国文化底蕴和千年古城内涵;
资水汤汤入洞庭,大码头上迎君临。最能代表我市水运文化的大码头,汲取老码头的文化元素,灯塔、缆桩、雕塑都重现着资江老码头风貌和古朴的渔米风情……
经过多年的努力,资阳区坚持以“寻找城市历史痕迹,重塑城市文化品牌”为理念,将“唤醒沉睡的历史,再现益阳旧时模样,弘扬益阳的历史和文化特色”的蓝图,一步步变为实景,处处彰显着这座千年古城的生气、活力与发展张力。
且看,今天之资阳,古韵遗风、名胜古迹、文物旧址,琳琅满目,文脉可循。作为历史要塞,当年十万精兵屯,古城墙、诸葛井、鲁肃堤、魏延巷,青龙洲上偃月刀、晓津碧渡单刀会,距今1800多年历史,关云长忠信代代相传,造就了这里的人民忠诚、守信、纯朴、勇敢。
四周环水民主垸,八大内湖洞庭源。倘若厌倦了闹市的喧嚣,也可沿资江的北岸线一路向北徐行,农舍田墟、河湖洲渚、苇荡密密、鱼鸟携行、丰茂水草、肥美鱼虾……将会为你成就一场惊鸿,带着家人,或自驾或骑行,迎着朝阳或披着落霞,目之所及繁花一片,鼻之所嗅花香浓郁,你也许会陶醉在一个个唯美的乡村里。
目前,资阳区已拥有文旅广体行业经营主体281家,已成功创建国家A A A级景区2个、湖南省星级乡村旅游景区景点7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1个、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四星民宿1个、中小学生研学基地4个。去年资阳区游客人数349万,旅游收入40亿元。
这是一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蝶变,遍地开花的呈现,凝聚着资阳人爬坡过坎的干劲,更是资阳人滚石上山的历练。
沙头水无沙,长白丝瓜长
思则变,变则通,通则达。
如何吸引更多的游客走进这座城市,是资阳文旅系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考验着资阳主政者的决心和智慧。
十里长街,容不下所有资阳人的梦想。广袤的田野,更像一块待绘的画布,拥有无限的空间。
近年来,资阳区坚持顶层推动,制定发展规划,云梦方舟国际度假区、黄家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紫薇村等都编制了具体发展规划。一纸规划,成了资阳文旅产业的蓝图。
资阳近郊的紫薇村,成了我市第一个享受乡村旅游红利的村。地处洞庭南滨,古楚文化腹地,打造伊始,紫薇村就充分挖掘自身的文化底蕴——这里有金竹咀出天子、七鸭浮江、七仙女、紫薇仙子等美丽传说,有龙舟赛、舞龙、花鼓戏、弹词和剪纸艺术等传统文化,更有丰堆仑革命旧址、张国基纪念教育馆等红色文化资源的“加持”。
一时间里,紫薇村风头无两。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生态文化村、国家森林乡村、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休闲农业集聚发展示范村、大美乡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示范点……一众国省级头衔,牌匾挂满陈列室。
随着文旅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紫薇村逐步成为人们观光、运动、休闲的理想场所。2017年,资阳区将紫薇村作为主会场,成功承办首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论坛、首届生态农业智慧乡村互联网大会等系列大型活动,人气、名气大增。2018年以来,紫薇村范围内先后开展了大型主题活动20多次,接待游客总量近500万人次。
紫薇村的崛起,为乡村旅游提供了模板,其他乡镇开始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几年间,各乡镇根据各自特色布局产业,完善链条,打造亮点,实现差异化发展。
文旅水乡,颐养长春,省级乡村旅游强镇,砥砺奋进,三万亩黄家湖,堪比四个西湖,环湖康养研学旅行吹响号角。云梦新城,云梦湖畔,云梦秘境,只争朝夕;迎风桥,教育小镇,产业兴镇,节节攀升;新桥河,瓜果茶林,农旅康养,绿海无垠。
红鹤湖中白鹭去,德馨湖上生云烟。哑河、团湖、刘家湖里,水清鱼跃野鸭欢,长泊湖、注南湖、黄金湖中,钟灵毓秀丹顶红;洞庭花田为你美,富民艺术村为你打造童画的天堂,张家塞乡和茈湖口镇,湖滨小镇,洞庭水岸长,稻虾鱼米香,沙头水无沙,长白丝瓜长,一场南洞庭民主垸乡村度假之旅,让你流连忘返。
各尽所长的背后,是遍地开花的繁荣。
资阳围绕打造“古韵古城 资水资阳”文化旅游品牌,构建“六大文旅板块,培育五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已见雏形。
仔细思忖资阳文旅的战略布局,无论是打造益阳古城为全国旅游休闲街区、长春经开区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区、黄家湖新区为全国文旅创新引领示范区、民主垸为全国南洞庭乡村旅游经济圈、迎风桥镇为全国职业教育小镇、新桥河镇为全国茶果香料康养休闲小镇等“六大文旅板块”,还是建设三国古城旅游目的地、南洞庭旅游目的地、南方乡村振兴研学旅行目的地、湖湘康养怡情休闲旅游目的地、茶果香料特色乡村旅游目的地等“五大旅游目的地”,这何尝不是一场“串珠成链”的修行。
为了确保散落在乡镇的“珠”能串得起来,资阳区坚持基础先行,提升发展后劲。先后建成了资北干线、黄家湖环湖公路、杨林坳水库环湖公路;开通了多路公交车直达紫薇村等3个乡村景区。与此同时,该区持续推进“厕所革命”,目前已有56座厕所纳入国家旅游厕所系统,实现“一厕一码”管理,并新增7个生态停车场,提高了景区的接待能力。
散是满天星,聚是一团火。数据显示,资阳区接待各类游客数量、旅游综合收入逐年攀升,乡村文化旅游产业促进和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明显。
小城烟火气,时代的变迁
大凡“兴业”,落脚点都在“兴城”。文旅产业也不例外。在乡村旅游遍地开花的同时,资阳城区文旅建设须臾不敢懈怠。
历史写在书上,永远只会被尘封。把历史变成现实,这是资阳重塑城市形象的初衷。
可喜的是,带着历史的记忆和光影,老城正在逐步“回归”。
走进资江北岸的明清古巷,穿行在修缮一新、古色古香的魏公庙巷、玉陵坡巷、灯笼馆巷。临江而建的月明楼已经开始“收官”,红砖黑瓦都保持着旧时的模样,飞翘的屋角,仿佛向面前悠悠流淌的资水诉说着码头的故事、海员的故事、“排古佬”的故事。
明清古巷旅游建设项目,是我市中心城区资江风貌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载着城市更新、城市发展的光荣使命,更肩负着大码头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与开发运营的历史重任。
作为资江风貌带龙头项目,明清古巷修复和开发深受市民关注,项目的推进,是希望通过文物的保护开发、历史街区的修缮、文旅产业的塑造,让资江风貌带成为一条名副其实的安全带、生态带、休闲带、文化带、产业带。凸显大码头核心文化IP符号,重点建设“一廊、三楼、四码头、八大场馆”核心文化主题产品,构建一座没有围墙、永不落幕的沉浸式IP体验街区。
一条益阳老街,写满几多故事;一曲益阳弹词,勾起几多乡愁。明清古巷的建设,宣示着老城的“回归” ,标志着资阳文旅重心的强势“回归”。
资阳人深谙,要留住一个人的“心”,关键还要留得住他的“胃”。
在每一个季节里,或挈妇将雏,或呼朋唤友,一众人相聚于资阳,自然不能少了对眼、耳、鼻、舌、身、意的抚慰——
益阳味道醉美资阳,木槿花全宴,云中鸽秘制乳鸽、菜园子摔打牛肉等资阳名菜,美味独特,享誉银城,冲击你的味蕾。肖老倌馄饨、彭记油碗糕、东门口臭干子、白粒丸等资阳小吃,风味撩人,想象无尽,勾起您儿时的回味。银城湘味、郑金宁茶油、新桥河黄花梨、刘家湖西瓜等农旅特产日益丰富,穿小巷、尝小吃、听小曲、品小酒、住小馆、知小意。
在资阳,来一场古韵古城资水资阳美食文化之旅,定能满载而归。
新春百乐汇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吸引众多游客来资阳打卡
产业壮大的历程,就是一个面对困惑和不断“解困”的过程。资阳文旅走到今天,伴随着荣光而来的,不都是阳春白雪般的顺风顺水,也有他们心知肚明的差距和短板。
他们首先要面对产业要素发展的不均衡。“游”的项目单一,“购”的产品缺乏特色,“娱”的项目匮乏,文化内涵和互动参与性差;旅游产品种类较少、层次偏低、创收能力不强;产业链条不完善……凡此种种,势必会造成游客在资阳停留时间短,消费少。
资阳文旅虽然遍地开花,但现有文旅企业规模较小,生产经营能力较弱,经营领域较窄,尚未形成文旅产业链条,缺乏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由此而来的后果是,出现资源强、产业弱的现象。文旅节庆活动期间“热火朝天”,结束之后“冷火清烟”,很难形成市场运作的持续性和延续性。
产业的红利,从来不是装在一个人的口袋里,而是装在脑袋里。
大雁展翅,御风而行。资阳的主政者,有两个坚定的信念——一是全力抓好文旅品牌创建。主要打造一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一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一个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一个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一批星级乡村旅游景点。加大“区花”木槿花宣传推介力度,包装推出一批木槿文创产品。以“古韵古城·资水资阳”美食文化旅游促销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打响“资阳小吃”品牌。二是全力开展文旅重点项目建设。积极谋划和推进益阳古城·资阳不夜城、明清古巷文旅综合体、青龙洲生态公园、紫薇村木槿田园综合体等项目,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加大文旅产业投入,进一步增强文旅产业发展后劲。
不仅如此,资阳在文旅品牌的打造上,还进行着有益的尝试。
犹记今年2月的资阳,1000多人舞动着100条彩龙,游走在冰雪之间,时而翔跃飞腾,时而盘旋前行,引来喝彩声不断……
甲辰龙年初雪依稀可见,在一场冰雪与火热的邂逅中,资阳人民的欢腾喜悦,将老益阳的文化底蕴和新资阳的奔腾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资阳着力打造“看龙灯 到资阳”文旅品牌的有益尝试。欣欣资阳的文化之美,在一场弘扬与传承的百乐汇中,有了最原始的表达。
资水上漂来一群群放簰汉/码头边一双双眼睛迎上岸/粗茶淡饭的日子/黛瓦粉墙的记忆/人来客往的庭院/资水古巷,画里江南/弹词花鼓的戏台,余音犹在/甜酒糍粑的叫卖,醉在心间……一曲《资水古巷》,道不尽资阳文旅的多彩岁月。
资阳文旅,弦歌不断,繁华席卷,亦浓亦淡。
责编:周芳书
一审:周芳书
二审:袁欣
三审:皮进宝
来源:益阳日报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