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担当作为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陈娟娟:扎根基层 多为老百姓办实事
今日汝城 • 汝城新闻
2021-03-12 09:28:18

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很多人认为这只是一句口号,但是在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支部副书记陈娟娟那里,这是理想信念,毕业后她放弃了光鲜亮丽的白领生活,选择了扎根基层,追寻自我价值的实现。

2019年7月,陈娟娟从中山大学法学院毕业,当同学们都涌进大城市,走进法院、律师事务所、企业的时候,陈娟娟却选择逆行,考取湖南省定向选调生,只身一人来到我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走到乡镇基层工作。

文明瑶族乡沙洲村支部副书记 陈娟娟:当时手上还有几个律所的录取通知,后面想了想,还是放弃了, 因为想起了本科的时候,做了两年的法律援助工作,在那段时间我接触了一些基层群众,了解他们的疾苦,也用法律的武器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那时候觉得非常开心,非常有成就感。

在沙洲村半条被子专题陈列馆,每天都有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过来感受红色教育,重温感人故事。2200平方米的展厅,一件件历史旧物,生动再现了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中,在汝城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的史实。

汝城县沙洲村半条被子专题陈列馆讲解员 罗满慧:“半条被子的故事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人民情怀和为民本质……

陈娟娟告诉记者,她来到沙洲村,第一件事就是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徐解秀故居、民俗广场,接受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和思想精神洗礼。通过走现场、听党史,让陈娟娟感受颇深。

文明瑶族乡沙洲村支部副书记 陈娟娟:当我看到旧址里面3位女红军和徐解秀和她的儿子5个人一起睡在那张只有一米来宽的小床的时候,我内心是非常心酸的,因为她们5个人其实是横着睡的。可见当时的条件多艰苦,也更加能反映我们现在和平幸福时代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这个故事极大地激励着青年党员陈娟娟,要更加把这份初心,这个红色基因传承好,来继续为老百姓多干实事,让群众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沙洲瑶族村党群服务中心是陈娟娟每天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地方。这里面积不足40平方米,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设有应急事务、农业事务、社会事务、党务服务等4个办事窗口。

窗口有权限办的事务就有36项,在36项以外没有权限办理的,可利用“一件事一次办”的网上服务平台进行办理,通过平台上传资料,相关职能部门网上审批,办理完后会将相关的证件、资料邮寄到村部,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去年以来,沙洲瑶族村党群服务中心已为群众办理农业、社会等事项近300件。

文明瑶族乡沙洲村支部副书记 陈娟娟:我们服务中心实行网上办、马上办、预约办、指导办、代办等5办模式,基本实现了群众办事不出村,一件事一次办。

驻村期间,与村民打交道成了陈娟娟每天的必修课。得知村里的商业一条街来了一辆移动小吃车,陈娟娟马上向店主了解情况,并耐心做好解释和思想疏导,引导流动商贩到指定区域开展经营活动。

因为我们这里自己(村民)都不让摆,你摆的话村民肯定会有意见。我们的摊位有新的招租,你可以找一个(租)。

红色旅游的发展,带火了沙洲村的旅游服务业,现在沙洲村商业一条街,设立了特色农产品专售商铺摊位127个,原来没销路的农副产品,成为游客手里的抢手货。也让村民尝到了不少“甜头”。

村民陈宾兰在村广场摆摊销售土特产,还参加了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班,学习网络营销技术,干起了电商直播带货,一年全家收入达8万多元。

村民 陈宾兰:以前总想着外出去挣钱,现在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没有党和政府,就没有红色景区,就没有现在的沙洲村和现在(好)的生活。

目前,沙洲已经发展40多家民宿、商铺,35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000元。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陈娟娟为村里的孤寡老人打扫卫生,送温暖,也为一组的村民要回了多年的欠款,为困难群众申请了临时救助。

陈娟娟说,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放在心尖尖上,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基层工作也许苦一点,累一点,离家远一点,但仍需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勇气。在接下来的选调生涯里,将不忘初心,牢记总书记嘱托,迎接每一次挑战。

文明瑶族乡沙洲村支部副书记 陈娟娟:当我收获到群众一张张笑脸的时候,我感觉非常的开心,我更加坚定了我当初来基层的选择。


作者:李志 郭琳娟 胡韵楠

责编:何慧

来源:汝城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总书记来到沙洲村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