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书记段伟长到鹤岭镇实地查看育秧大棚建设情况。
无人机操作员正在龙安村进行直播前的调试工作。
鹤岭镇龙安村使用无人机直播水稻种子。
雨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戴鹏)四月的雨湖春意盎然,到处呈现出万物勃发的生机景象。走进雨湖区鹤岭镇凤凰村,村民们正在忙碌地搭建大棚、覆盖薄膜、整理秧盘、种下收获的种子……处处皆是“人勤春来早”的春耕美好图景。
近年来,鹤岭镇组织镇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党员干部、社会资源等多方力量,统筹政策、资金等要素,抓牢春耕生产基本盘,牢牢端稳“中国饭碗”,着力推动现代化新农业发展进程,带动村民将幸福的“稻路”越走越宽。
集中育秧设施新,大棚长出“科技苗”
“有了这1.29万平方米的集中育秧大棚,今年春耕生产任务我们村一定会拔得头筹!”凤凰村主要负责人指着基地不远处的“阳光棚”高兴地说,大棚建好后,育秧总量可供2000亩大田使用,可以轻松完成育秧任务。
近年来,鹤岭镇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部分提出的“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的举措。按照农业农村部等国家部委工作要求,统筹政策、资金等要素保障,着力推动现代设施农业加快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我们从2月25日开始安装集中育秧大棚,目前共5个试点,总面积3.97万平方米,可服务大田6000亩。”在雨湖区鹤岭镇凤凰村,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向区委书记段伟长介绍道。与传统的人工育秧相比,大棚育秧具有恒温、恒湿、保肥的优势,不仅提高了育秧效率,还大幅缩短时间,节省劳动力,培育出来的秧苗品质高。
今年,借助政策优势,鹤岭镇大力推进育秧大棚建设,从过去的看天吃饭,到大棚里秧苗长势旺盛,有力保障粮食安全。
无人机技术运用新,奏响春播“进行曲”
现代农业的“新”,还体现在新技术的创新运用无人机直播。采用无人机直播的水稻,免去了育秧环节,加上播撒均匀生长出来的主干穗比较多,产量稳定,抗风能力强,不容易倒伏,优势非常明显。
“嗡嗡嗡……哇哦,妈妈,你看!天上有个飞机,好神奇啊!”伴随着电机转动和小孩惊奇的声音,无人机开始播撒水稻种子。虽然这已经是龙安村采用无人机直播的第二个年头,但每次起飞都吸引了惊奇的目光。无人机每次飞行可承载100斤谷种,载重容量更大。短短两小时,就完成了百亩早稻播种工作,播种效率大幅提升。
“今年我们用无人机直播,一亩地无人机3分钟就播完了。”龙安村主要负责人介绍道,如果人工来播种,一亩地至少要用半天时间才能播完,机械插秧也得20分钟左右,无人机直播最多三分钟就完成了,无人机一天的作业量能达到200亩地。
“这无人机不仅省时省力,还省钱啊,每亩田可节约近百元的插秧成本,而且还可进行施肥、农药喷洒等。”龙安村的种粮大户高兴地说。传统农业中的播种,从选种到将秧苗插到田中,至少要经过泡种、育苗等多道工序,耗时耗力耗资,而且播种时密度过低会影响分蘖和产量,密度过高则容易发生倒伏。无人机直播水稻种子,可以做到有序分布,密度合适,省去了传统水稻种植繁琐而耗费人力的诸多环节,节约了大量劳动力。自从去年龙安村试用无人机尝到甜头后,今年龙安村继续扩大规模,无人机直播面积达1500亩,在龙安村的示范带领下鹤岭镇有9个村采取无人机直播试点,直播面积近3000亩。
近年来,鹤岭镇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的“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持续推进农业新技术的运用,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这一先进智能设备在农业上的运用对推动该镇未来实现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能有效解决农村缺乏劳动力的问题,推动该镇现代农业高效发展。
农业发展思维新,按下春种“快进键”
“李书记,李书记,今年我承包的农田要再加100亩。”双丰村种植大户焦急地说道。今年2月份以来,鹤岭镇党委、政府突破思维,提出“六抓六促”为春耕生产主线的发展新思维,化被动为主动,整合资金、资源和政策。鹤岭镇在双丰村按“投贷联动”模式,将农户手中的农田交由村上统一管理,将零散的小田“变”成“大田”,亩均效益增加790元,主动提出承包的大户越来越多。
“我们帮助选好种、育好秧、插好田、卖好价,全程无偿服务农户,农户只要耕好地、管好苗、收好粮。”鹤岭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道,今年在镇党委、政府的新思路引导下,农户争先恐后耕好地,主动找村上要播种,一下落实千多亩,大大夯实粮食安全这个“压舱石”。目前,鹤岭镇计划早稻播种面积3.8万亩,预计总产量在4560吨以上。
农业现代化要用“新”推动发展,说到底更是要用“心”保驾护航。下一步,鹤岭镇党委、政府将继续在雨湖区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创新政策与服务,在农业社会化服务等方面联农带农,推动农业的增产提质和农民的增收致富。
作者:戴鹏
责编:梅晓蕾
来源:鹤岭镇
专题
专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