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稻难,种稻易,掌握技术不是事!
今天也将各早稻栽培技术要点分享给各位种植户朋友们。(内容较长,但是很实用)
1、品种选择
根据前茬作物收获时间、以及早晚稻生育期的长短、育秧方式,选择合适的生育期品种,确定播种时间,确保早稻在7月15日左右收获。
2、种子处理
①晒种。晒种增强种皮透性,促进酶的活性,增进胚的活性,从而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晒种时间晴天1~2天即可,要薄摊勤翻,防止谷壳破裂。
②选种。选种可采用风选、筛选或溶液选种等方法。一般杂交水稻种子用清水或盐水选种即可,方法是将种子放入清水或盐水(比重1.05~1.10)中,待种子表面吸水后,将浮于水面的空瘪谷种剔除即可。
③浸种消毒。选种后用脒鲜胺(2毫升加水 2斤浸种3斤)消毒浸种,早稻浸种 16-24小时。浸种时应采用间隙浸种,以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当种谷吸足水分(谷壳略呈半透明状,胚和胚乳已隐约可见,指甲切断无断面干粉)时即可起水催芽。
④催芽。将浸泡好的种子捞出、沥干,装入透气良好的袋、箩中,进行保温或加温催芽。采取高温(34-36℃)破胸、适温(25℃左右)催芽,即当种子有80%左右破胸时,将温度降到25℃左右催芽。破胸前每3-4 小时翻动一次,破胸后每1-2小时翻动一次,防止闷种和烧种。翻种时,注意将种堆的内、外对翻,并适量淋水补湿,淋水的水温要尽量与种温接近,保障破胸、出芽整齐。
催芽标准:塑盘育秧和机插育秧,当催芽至“破胸露白”时,摊凉备播;普通湿润育秧和直播栽培的,当催芽至“芽长半粒谷、根长一粒谷”时,摊凉练芽后播种。
3、秧田整理
①湿润育秧。按秧田与大田1:8-10备足秧田,选择无污染、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排灌方便、耕层深厚、土壤肥沃的稻田,秧田要在冬前翻耕晒垡。播种前7-10天,翻耖灭草后,灌水泡田;播种前1-2天,排干田水,每亩秧田施用45%的复合肥50-60斤,然后耙耖整平田面,达到面净、泥糊、肥融、田平(全田高差小于1.5cm)的要求。
②塑盘育秧。应选择避风向阳、土壤肥力中上、排灌方便、运秧便利的田块作为秧田。按秧田与大田面积的比例1:20左右留足秧田。秧田应施基肥(农家肥)再翻沤,3月上中旬进行干耕水整,达到“上糊下松,沟深面平,肥足草净,软硬适中”。播种前2~3天开沟作畦,一般畦长10~15米,畦面宽1.5米,畦沟宽0.3米,腰沟深0.2米,围沟深0.25米。结合做畦亩施45%复合肥50-60斤,均匀施于畦面,施后将泥肥混匀耥平,待沉实即可播种。
③机插秧育秧。按秧田与大田1:80备足秧田,提倡钢架大棚工厂化育秧和专用育秧机制育秧。
4、适时播种
根据各地气候条件、种植制度、品种生育期等综合确定,早稻保温育秧条件下播种期要求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2摄氏度。一般早稻在3月中下旬播种。
5、播种与摆盘
①播种量
湿润育秧:每亩大田用种量:杂交稻3斤左右进行播种,常规稻8-10斤。
抛秧与机插秧:每亩大田用种量,杂交稻4-4.5斤,常规稻8-10斤。
②摆盘
塑盘育秧:按每亩大田需353孔型抛秧盘80-90片或434孔型抛秧盘65-70片,杂交稻每孔2-3粒谷苗,常规稻4-5粒谷苗,摆放整齐,钵体要入泥,不能悬空,盘与盘之间不能留缝隙。
机插秧育秧:按每亩大田需58cm×28cm×2.5cm,硬盘25-28个。宜采用流水线机械播种,选用性能优良的播种机械,做好播前调试工作并精确计算每盘播种量,播种底土厚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覆土厚度控制在0.3-0.5厘米。播种后宜堆盘暗化立针后摆盘上秧板,也可直接摆盘于秧板。摆盘时注意飞边重叠,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
6、秧龄及壮秧
①秧龄。湿润育秧30天左右,塑盘育秧25-28天,机插秧育秧22天左右。视品种和天气情况,秧龄有所变化。
②壮秧。手插秧叶龄在5叶左右,苗高25-30cm,抛秧叶龄在4叶左右,苗高20cm左右,机插秧叶龄在3.5-3.8叶,苗高17-20cm。秧苗生长整齐,茎基粗扁富有弹性、叶挺色绿、根多色白,机插秧秧根盘结不散。
7、秧田管理
①温度管理
早稻播种至出苗前,一般不揭膜,以保温催芽,当膜内温度高于30℃要揭开两端通风, 高于32-35℃要揭开一边透风, 以免膜內高温灼伤秧苗, 一旦气温稳定通过25℃可揭除薄膜。同时要特别注意抖除膜上水珠, 让阳光充分透入, 以滋壮秧苗。
②水分管理
湿润育秧:秧苗现青前以露为主,一叶期晴天每天放水上畦湿润一次,二叶期晴天放水上畦,阴天半沟水,雨天放干水;三叶期以后保持秧田浅水上畦。
塑盘育秧:出苗前盘(床)土湿润,出苗后不旱不浇水;揭膜时浇足水;秧苗全期水不能上畦面。
机插秧育秧:采用大型拱棚集中育秧的,摆盘前保持秧板湿润,摆盘后灌一次水,使秧板与秧盘内床土湿润,然后将水排干,之后保持盘土湿润,如盘土发白、秧苗卷叶,早晨叶尖无水珠应及时灌水或喷水保湿。
③追肥
湿润育秧:秧苗二叶一心时每亩施用45%复合肥20斤作“断奶肥”。在移栽前5-7天,每亩秧田用尿素10斤, 在傍晩均匀撒施,追施一次 “送嫁肥”,注意施肥床面保持一定厚度的水层覆盖, 以免尿素颗粒烧伤秧苗。
塑盘育秧:移栽前4-5天每亩施“送嫁肥”尿素、氯化钾各10斤。
机插秧育秧:对于叶色褪淡的秧苗,宜在移栽前3-5天施一次“送嫁肥”,每亩用尿素8-10斤,采用于傍晚叶面喷施方式,叶面喷施浓度为1%,喷施后需洒清水进行洗苗以防伤苗。
8、大田管理
①翻耕整地
整地秧田应坚持三犁三耙,本田要做到二犁二耙。适时泡天,耙后田面平整,手插秧寸水不露泥;抛秧大田刨平后花泥水抛秧;机插秧插秧前3-5天精整稻田,达到田平、泥熟、无残渣,田面高低差不超过3厘米。待泥浆沉实后插秧,达到沉淀不板结,插秧时不陷机不雍泥,泥脚深度不超过30厘米,水层深度1-3厘米。
②肥料管理
基肥:45%的复合肥50斤/亩、尿素10-12斤/亩,在移栽前结合耙田施入大田。
分蘖肥:45%的复合肥30斤/亩、尿素5-8斤/亩;在移栽后5-7天施用。
穗肥:氯化钾15-20斤/亩、尿素3-5斤/亩;在倒2叶抽出后根据叶色褪淡情况进行施用,以钾肥和氮肥为主,如叶色不褪淡或褪淡不明显的只施钾肥,少施或不施氮肥。
③合理密植
根据不同育秧方式要求适龄移抛栽,适当增加密度。一般手插秧早稻每亩插足2.0-2.2万蔸,每蔸杂交稻插2粒谷苗,常规稻插4-5粒谷苗;机插采用宽行窄株种植,深度1-2cm;抛秧要求每隔3米捡出工作行。移栽时保持浅水层;不栽隔夜秧;栽插要求浅、稳、匀、直。
④杂草防治
移栽田:移栽后5-7天亩有30%苄·乙1包19克拌肥料撒施。
抛秧田:抛秧后5-7天亩有22.5%苄·丁·乙草胺1包60克拌肥料撒施。
⑤科学灌溉
浅水活苗,寸水活棵,薄水分蘖,蘖够晒田,深水孕穗,干湿壮籽,达到叶青脚秀,谷黄秆绿,穗大粒多的高产长相。
采用“浅-搁-湿”的水管方式。即:浅水插秧,插秧后保持3cm的水层3-5天,促进秧苗返青,自然落干后露天1-2天复2-3cm的浅水至湿润;80%够苗晒田;中期湿润间歇灌溉,足水孕穗;后期湿润间歇灌溉,活熟到老;一般收获前5-7断水。
⑥病虫害防治
早稻苗期:容易发生二化螟、卷叶虫、纹枯病、稻瘟病等危害。防治方法:在5月中旬早稻移栽或抛秧后15-20天,亩用32%阿维毒死蜱100毫升+30%苯甲丙环唑20毫升+75%三环唑2包40克,兑水30斤喷雾。
早稻穗期:容易发生卷叶虫、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等危害。防治方法:在6月中旬水稻(破口抽穗2-5%用药),亩用32%阿维毒死蜱100毫升+25%吡蚜酮悬浮剂50毫升+30%苯甲丙环唑30毫升+40%稻瘟灵1瓶(100毫升),兑水60斤喷雾。
⑦适时收获
早稻在成熟度90%左右收获。为了减少机收损失,应选择性能优良的收割机在叶面无露水或水珠时进行,以中低挡位作业,留低茬。
来源:湖南金色农丰种业有限公司
责编:魏璐璇
一审:魏璐璇
二审:姜静
三审:周江
来源:屈原管理区融媒体中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