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碑五馆”外景。一座木质栈道连接着展馆大门。
高12.8米的“烂泥湖治理工程纪念碑”矗立在场馆中央。三把铁锹是治理烂泥湖的主要工具;握把相连则寓意“手挽手”,体现当年几十万治湖大军“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的精神。
黑色大理石镌刻的《烂泥湖治理工程记》,是纪念“烂泥湖治理主体工程”竣工30周年(2006)所修建。
烂泥湖治理工程纪念馆——烂泥湖治理工程是1973年确定的全省十大水利工程之一,按照“以撇为主、撇排结合”的方针,动员三十多万干群,成就了赫山又一治水的历史伟业。
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示范区展示馆——赫山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示范区展示馆,面积约1600 平方米,设有序厅、国之根基、走进园区、改革之光、未来农业、总规沙盘六大板块。赫山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示范区总规划面积459.5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72.7平方公里,涉及7个乡镇、街道。
来仪湖湿地公园展示馆——馆内展示了本地众多动植物标本。
民俗文化馆——展示了赫山明油纸伞、羊舞岭窑陶艺、单刀赴会传等12个技艺或故事,在这里可感知益阳厚重的民俗文化。
历史名人馆——展示了赫山最负盛名的胡林翼、周谷城、周立波等11位杰出人物。
“一碑五馆”位于益阳市赫山区欧江岔镇欧江岔村,由烂泥湖工程治理纪念碑、赫山现代农业改革发展示范区展示馆、来仪湖国家湿地公园展示馆、烂泥湖治理工程纪念馆、历史名人馆、民俗文化馆组成。烂泥湖原名来仪湖,取凤凰来仪之美意,因常年水患,导致庄稼颗粒无收,本地人唤成“烂泥湖”。1974年初冬,几十万干群新挖干河37公里、修建支渠42公里,相继建成新河大闸、新河电排等诸多水利工程,随后几十年得到不断完善修葺。
如今新河两岸树木参天,郁郁葱葱。回想当时几十万民工自备钱粮,不避寒暑,锄挖箕挑,餐风宿露,协力齐心之精神可贵,遂在欧江岔镇等地逐渐形成“励精图治、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烂泥湖精神,至今激励着新河沿线民众。目前,“一碑五馆”已成为益阳的网红打卡点,周末参观游客众多。2023年,欧江岔镇将借力农文旅发展热潮,依托周谷城故居、一碑五馆、东湖十里花海等人文自然景观,将域内景点“串点成线”,打造成文旅及教研培训精品基地。
新时代,欧江岔镇干群将传承发扬烂泥湖精神,将点点星光汇聚成时代奔涌前行的大江大河,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共谱欧江岔镇新华章。
作者:柳联强
责编:吴琦
一审:丁洁冰 李成刚
二审:皮尉人
三审:向杰
来源:欧江岔镇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