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
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
这段京剧《智取威虎山》里
杨子荣的唱词
可以说是脍炙人口
红色经典剧作《林海雪原》
也是一代人难忘的记忆

好|书|推|荐
林海雪原

作者:曲波
《林海雪原》讲述的是解放战争初期人民军队在东北进行剿匪战斗的故事,书中的英雄人物杨子荣在中国家喻户晓,是智慧、忠勇的象征。与其他红色文学经典不同,它的写法更接近中国古典英雄小说,具有“传奇”的特点。该书1957年出版后,累计印数近百万,还被改编为话剧、戏曲、电影、电视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广泛传播。
源于真实经历的红色传奇
茫茫林海,冰天雪地,孤胆英雄,深入虎穴,革命间隙里纯洁的爱情故事与流传久远的民间传说相交织……不提人物名字,读者也能猜到,这说的是曲波的《林海雪原》。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东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日寇投降后盘踞在当地“权力真空”地带的黑暗势力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这些黑暗势力由惯匪盗寇、地痞流氓、土豪恶霸、伪满警特组成,在政治上隶属于国民党。他们从投降的日本军队获得大量精良武器,烧杀抢掠,无恶不作。1945年底,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从东北各地调集部队展开剿匪工作。曲波所在部队参加了剿匪战斗,长篇小说《林海雪原》就是根据这段经历,并结合个人想象写成的。
《林海雪原》讲述了一支由30多人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小分队跨林海、过雪原,与号称“中央先遣挺进军”的国民党匪徒周旋作战,并最终全歼敌人的故事。小说由4个“惊险奇绝”的战斗故事组成:“奇袭奶头山”,剿灭许大马棒匪帮;杨子荣假扮土匪、深入威虎山匪穴,在大年夜“盛布酒肉兵”,与少剑波率领的小分队里应外合,歼灭座山雕匪帮;“林海雪原大周旋”,解放军依靠老百姓,以机智战胜敌人的奸计,在三面受敌的情况下反败为胜,歼灭匪徒大部;“大战四方台”,追击逃遁的敌匪首,在李鲤宫前将匪首侯殿坤、马希山、谢文东等共30余名残匪一网打尽。
1957年9月,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由作家出版社出版,扉页上印着作者曲波的题献:“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英雄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曲波写作《林海雪原》的直接动力是怀念战友,他希望用文字建一座流动的纪念碑,把杨子荣、高波等“勇猛之极,坚贞之极,心灵纯良之极”的战友的英雄事迹讲给广大读者听。从小说出版后风靡的程度看,曲波的目的达到了。

熠熠生辉的英雄人物
《林海雪原》中,最令人难忘的是杨子荣、少剑波的英雄形象。杨子荣在外形上并不英俊,他头发长、胡子乱,特点是淳朴、诙谐,在战斗中机智勇敢,有超人的胆量和精准的枪法。小说中引人入胜的场面是他深入座山雕匪穴的桥段。
杨子荣化装成被打败的匪徒许大马棒的联络副官胡彪,上威虎山“投靠”座山雕,献上大礼“中央先遣挺进军联络图”。在此之前,有一段“对黑话”,这是“智取威虎山”故事中最扣人心弦又趣味盎然的一幕。座山雕问“天王盖地虎”,杨子荣答“宝塔镇河妖”,这是土匪中最机密的黑话。紧接着逼问“脸红什么”,这既是黑话,然而于紧张的情境中,神经脆弱的人则易误将此话当真,进而失去方寸,而杨子荣却从容应答“精神焕发”。事实上,这几句话不是来自剿匪经历,而是作者曲波的神来之笔,却让人永久记住了杨子荣的机智、沉着。另一惊险之处则是战斗将要打响时,知晓杨子荣真实身份、从我军看守中逃脱的土匪栾平突然上山,指认杨为“共军”,杨子荣与其斗智斗勇,巧辩之后将栾置于死地。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灵活机智的对敌方式,是杨子荣转危为安的根本法宝。
与杨子荣的老练、粗豪不同,小分队的领导者少剑波则“精悍俏爽、健美英俊”。他有文化,是四场大型战斗的指挥者和设计者,深得战士们的尊敬和喜爱。每一场战斗前,都是他运筹帷幄,与杨子荣、孙达德、刘勋苍等战友们切磋琢磨,共同定出作战方案。他还组织夹皮沟的小型土改,从而保障粮食、物资的供应,为小分队最后歼灭土匪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能显示少剑波领导才能的是绥芬草原大周旋那场战斗。他巧用“将计就计”“调虎离山”兵法,巧妙将敌人引出匪巢,然后指挥部队杀回敌老巢,从而消灭了匪徒的主力部队。这场战斗情况比较特殊,少剑波受了伤,同时,部队一度处于敌人全面包围之中。在这危急时刻,少剑波“像一座坚固难破的岩石,像一株冰霜不惧的青松”。岩石、青松象征着意志坚定、态度沉着,这是革命队伍中指挥员应有的品格,与杨子荣的机智勇敢相得益彰。

投稿方式
您可以通过进入“美丽吉首”APP菜单栏中的“随手拍”版块、“我为创文建言献策”版块和“社圈”版块,选择自己喜欢的圈子(摄影圈、户外圈、美食圈、文艺圈、动漫圈、校园圈)等,所有版块都是点击“我要发布”进行投稿(照片或短视频)。投稿成功后会有专人审核,一旦录用,您的作品将有机会登上美丽吉首或新吉首微信公众号。
责编:向涛
一审:邹婵
二审:李琨
三审:赵欢
来源:吉首市融媒体中心
专题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