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耒阳市东江中学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一系列教育法规和文件要求,根据青少年成长特点,以科技创新浸润办学“土壤”,扎实开展各类科普教育活动,科普资源不断丰富,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科普人才队伍建设进展顺利,营造出“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科学、融入科学,积极培养创新型人才。
“建平台” 科技教育加大投入
东江中学始终将“五育融合”理念与科技创新特色办学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机构,在青年之家成立科技活动中心,不断加大投入,建设科技实验室、机器人活动室,为学生开展深层次的科技活动提供足够的实验场所,设立科普宣传画廊和科技小发明、小制作成果展示柜,陈列学生的科技小发明与小制作,使展厅充满着学生永不枯竭的梦想和乐趣。
建设一所高品质的科创特色学校离不开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东江中学每年吸纳对科技有兴趣、专业知识储备丰富的各学科教师加盟科创教师团队,形成项目化合作团队,共同制定教学方案,定期研讨交流实施情况,实现了科技教育的有效整合。张运芽老师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从事教育事业32年,兼职青少年科技创新辅导17年,先后获得一次国家级、两次省级园丁奖,拥有五项发明专利,多次评为衡阳市优秀科技辅导员。
“广撒网” 科普活动多点开花
机器人随着音乐翩翩起舞,挥手、抬臂、下蹲……憨态可掬。学校机器人活动室内摆放了琳琅满目的机器人。辅导教师一边耐心细致地讲解机器人的基本构造、拼装技巧、工作原理、编程设计,一边现场示范、操作演示。同学们神情专注,认真聆听,仔细观察,时而热议、提问,时而“实战”检验。
这是东江中学大力开展各类科普教育活动的一个缩影,学校将科创特色渗透于课程建设,开设青少年科技创新、人工智能机器人编程,电脑游戏编程、电脑绘画、3D打印等兴趣课程,常态化组织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科技实践活动和各类科创竞赛,鼓励学生认真思考、勇于实践,目前已吸引了600多名校园青少年加入。每年学校还会举办一次大型科技文化节和科技创新培训活动,组织学生完成“五个一”,即“读一本科技书;做一件小制作或搞一件小发明;知道或了解一个科学家的故事;参加一次科技考察活动;学会电脑制作作品;会画一张科幻画”,在潜移默化中将同学们引入科学殿堂。
“放光彩” 各级竞赛成果丰硕
东江中学周智明同学就是受益者之一,在衡阳市第六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他勇夺Arduino智能设计比赛项目金奖。“生活中见到不同的科普场景,激起了我对科学的兴趣,课余时间我就主动参加了各类科普实践活动,当初参赛的作品就是从中得到灵感的。尽管参赛占用了一点时间,但从长远来看,肯定是利大于弊。”周智明笑着说。参加此次比赛的共有来自全衡阳市95所中小学校、366名选手,东江中学周立亮、黄嘉敏两位同学获得Scratch创意编程比赛铜奖,他们纷纷表示,科研精神是可以迁移的,这种精神在学习上同样受用。不少学生家长也表示,通过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孩子学习的劲头越来越足,成绩也明显提升。
东江中学校长文言昭表示,将持续以科普教育拓展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也培养了学生刻苦钻研、严谨求实的科学素养,树立学习科学、振兴祖国的崇高志向;以科技活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让学生近距离开展实验,触摸科技脉搏,进一步提升科学思维;以科创竞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依托竞赛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助力学生走进心仪高校、实现科技梦想。(记者 钟杰 李靖宇)
一审:梁斌
二审:陈剑民
三审:谷希成
责编:许文婷
来源:耒阳市融媒体中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