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建县于1639年(明崇祯十二年),是建国前全国设治较晚的一个县。它位于湖南南部,西距九嶷山百余里,南离骑田岭八十余里,桂阳屏其东北,临武、蓝山障其西南,西北与宁远、新田为邻,钟水河似一条玉带腰贯其中,长年流淌不息。
嘉禾建县虽晚,但其有典籍记载的历史却可上溯到五千多年前。据考古资料论证,嘉禾的钟水、石羔一带,于新石器时代便有人类活动,到了东周、西周,其活动更为频繁。
嘉禾古称禾仓,禾仓堡,禾邑。县名释义初见于宋元旧志,继见诸明、清野史。据明代常宁人王万树所著《衡湘稽古录》以及清初李元度著《南岳志》记载:“管子曰:‘神农种谷子于骑田岭之阳,九州之人乃知谷食。炎帝之时,天降嘉谷,神农拾之以教耕作,于其地曰禾仓’后以置县。”
禾仓历史上初为百粤所居,隶属荆州。尹世积在《禹贡》解集中说:“‘荆及衡阳惟荆州’,‘南越衡山至五岭止’。”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为了统治新占领的疆土,周初便实行了分封制,颛顼后裔熊绎(米姓),在南方建立楚国,禾仓地居楚国范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命军队修官道,发“罪人”50万戍守五岭,与越杂处,今行廊镇两路口即官道遗迹。
公元前202年西汉王朝建立,刘邦为稳定政局,实行分封制和郡县制相结合的行政体系。原衡山王吴芮改封为长沙王,并划出荆州、长沙郡的南部建立桂阳郡,禾仓与临武同属桂阳。
东汉建武年间,河南卫飒任桂郡太守,他在桂阳,禾仓一带开始实行炼铁和采煤,后来接替卫的太守茨充又教当地居民种桑养蚕,编草鞋,将中原文化传了进来。流传至今的嘉禾民歌“罗氏姐采桑”,就体现了这一历史情景。东汉末年(公元208年)曹操打败刘备,取得荆州,刘备又联结东吴力挫曹操,以赵云为桂阳太守,管理临武、蓝山、禾仓。南齐以李道辨为南道开拓南蛮大使,筑堡垒于宁远、禾仓,于是禾仓遂名禾仓堡,沿至明末。
禾仓堡,作为一个军事要地,明以前先后由茶陵、德安、荆州、襄阳或卫、或所,分班轮戍。与宁远、桂阳、临武、蓝山各堡相犄角。
明崇祯八年(公元1635年)嘉禾行廊侯寨村人刘新宇在香花岭率饥民起义,联络苗瑶同胞,进击郴桂,征战两广,人数达到几万人。1638年由零陵入道州斩守备沈至绪。消息传到京城,崇祯派大臣杨嗣昌率通判范景伊、推官孙明孝,衡阳知府张徇领大军据禾仓堡,击败义军于桐梁桥,刘新宇牺牲。于是统治阶级便以“……堡离州治甚远,难以遥治”为由,“割临武县南六都八里,割桂阳州西南五都六里(明代时行政区划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都,以五十里为一乡)就禾仓堡为治”,取名“嘉禾”,与临武、蓝山同归桂阳州治。县名沿用至今。
清朝初年,嘉禾行政区划分为四个乡:上乡、富乐乡、贵贤乡、銮三乡。到乾、康统治时,有面积一千多平方公里,二万六千多户,十三万多人。
民国元年(1912年)县治曾一度迁到位于钟水河边的田心乡五百地,后因派系纠纷,加之1914年钟水河泛滥,县府便又迁回禾仓。
1915年民国政府宣布废除府、厅、州一级行政机构,嘉禾遂直隶于省。
1949年12月5日嘉禾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
1958年12月嘉禾县与蓝山县合并为蓝嘉县,1961年5月恢复嘉禾县,属郴州专署。
目前嘉禾县县域面积699平方公里,辖9镇1乡167个行政村,总人口43.8万,是全省地域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大的县份之一。
扫码收听
嘉禾人民广播电台,嘉禾人自己的广播电台!
在嘉禾就听FM101.6
制作:雷建军 康俊珍 雷蕾
责编:唐麒斌
来源:嘉禾县融媒体中心
专题
版权声明:此作品未经明确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获得合法授权的,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登陆“铸都嘉禾”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