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迹”忆——湘南学生联合会旧址:革命星火起湘南
湖南教育发布 • 头条新闻
2023-01-22 09:44:12

1919年,坐落在衡阳湘江东岸的“浮桥公所”迎来了一场“红色”蜕变,湘南学生联合会就在这里成立。从湘南地区反帝反封建爱国学生运动总部,到湘南党团组织的重要策源地和活动中心,革命的星火就此点燃。

和着湘水拍岸的声音,湘南学联,这座全国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学运纪念馆,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静谧。湘南学联成立前,这里曾名为“浮桥公所”,是湘江上专门管理浮桥的一个社会机构。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毛泽东组织和领导湖南各阶层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在长沙组织成立了湖南学生联合会。当时的衡阳是湘南的文化与教育中心,至1921年,全省中学为88所,设在湘南的有19所,而衡阳就占15所。

书生意气,壮士心胸,一颗颗火热的赤子之心,开始为真理奔走呼号。湘南学联成立后,先后出版和发行《湘南学生联合会周刊》、《湘南学报》等刊物,一度成为“五四”时期湘南学生运动与新文化、新思想传播中心。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湘南学联更是把维持国货,抵制日货作为头等大事。

湘南学生运动的蓬勃发展,为日后湘南党团组织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21年10月,毛泽东第一次来衡阳建立党团组织,发展了蒋先云、黄静源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衡阳第一批中共党员,随即,衡阳第一个党小组——中央湖南省立三师范小组、衡阳第一个团支部——社会主义青年团湖南省立第三师范支部相继成立,从此,衡阳的革命活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热火朝天地开展起来。

湘南学联是中共创立时期和大革命时期湘南地区革命运动的中心,它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在湘南地区的传播、党团组织的建立、工农运动的兴起以及整个革命运动的开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更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长风过耳声犹在。如今,走进湘南学联旧址,300多名革命英烈“静躺”在《湘南学联革命英名录》。一张张鲜活面容的背后,是民族觉醒的深情呐喊,更是革命力量的星火微光。2002年湘南学联旧址被公布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革命教育的重要场所。

责编:李晓可馨

来源:湖南教育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