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市监狱:亲情云相见 让法治更有温度
湖南法治报 • 常德
2022-11-30 13:10:27

湖南法治报讯(通讯员 喻建兵 张嘉洋 见习记者 周萌)

“云端”上的初次见面

“老婆,你们能听到我讲话吗?”

“能……我们能……”

一阵激动而带颤抖的声音从灰色音箱传来,在津市监狱第一押犯点视频会见室,罪犯朱某透过泛着白光的电脑屏幕,见到了一个扎着彩色小辫,脸盘白白净净的女童。她是他年仅1岁的女儿,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

 津市监狱第一押犯点视频会见现场

朱某与家人进行云视频会面

罪犯朱某,00后,因犯收买、非法提供信用卡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被捕前,他正满心欢喜筹备着与已怀有身孕妻子的婚礼,直至被警方带走的那一刻,他才意识到自己即将错过的不仅是眼前的婚礼,还有孩子的出生。

入监后,朱某与妻子联系大多通过书信,因孕期不便,妻子也一直没有来监狱进行现场会见。去年11月,朱某通过亲情电话得知妻子已顺利生下女儿,异常高兴,可由于疫情反复,妻子产后不适且女儿尚在襁褓,这场“初次见面”一拖再拖,朱某对女儿的容貌除了家里寄来的几张照片外,更多的是想象。

朱某与妻子书信商量了女儿周岁生日这个“大事件”,约定一家三口那时再来现场会见。自那之后,他一心想着为还未谋面的女儿做个痛改前非的“好爸爸”,严格服从管理,认真接受教育,改造积极性明显增强。

时光匆匆,“一年之约”转眼便到来,可11月15日以来,常德地区疫情突然呈多点连发趋势,为确保监管场所绝对安全,监狱紧急暂停了现场会见,满怀地期盼瞬间落空,朱某得知此消息后明显精神不振,十分消极,性格一向温和的他甚至险些与别人发生肢体冲突。

心有千千结,也有千千解,朱某的包管包教警察汪嘉威很快便察觉出了他的情绪异常,通过谈心谈话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监区长彭秋辉得知后,立即提出为其申请远程视频会见。个人申请、监区和职能部门统一审核、衔接当地司法局、与亲属沟通协调……在监狱民警的穿“墙”引线下,这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屏幕内外,亲情流动  

隔着显示屏,妻子兴致勃勃和朱某分享着女儿出生后的点点滴滴,宝宝出生看世界的第一眼,第一次游泳,第一次打疫苗,第一次用婴语表达需求。视频会见系统设置了30分钟时长,一分一秒都很宝贵,所以朱某更多时候都是静静听着,尽可能把时间留给妻子更多地向他讲述孩子成长的细节,他只是时不时给出回应,偶尔向双眼懵懵盯着视频画面的女儿挥挥手。这是他们一家三口难得的温馨时刻。

临近结束,当妻子低头对着怀抱中的女儿喃喃说道,爸爸做错了一些事,需要去这个特殊的学校重新学习,时间有点长,我们一起等他回来时,一向不善表达的朱某再也绷不住了,他侧过脸强忍着眼泪,一字一句回应道:“面对面说说话,我心里踏实多了,谢谢你们的不放弃,我一定好好改造,让我们一家人早点团聚。”

这个故事,是津市监狱远程视频会见中诸多故事的一个缩影。两个屏幕,一个终端,装置并不复杂,却搭建起了罪犯与家属之间的亲情之桥。本轮疫情以来,已有232人次通过“云端”相见,有效解决了常态化疫情防控状态下会见难的实际困难,缓解了特殊时期罪犯思乡思家之情。

用帮教力量点燃希望

监狱作为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承担着教育改造罪犯的工作任务,既是司法重地,又是抗疫一线。

疫情发生三年以来,监狱一直处于封闭执勤状态,现场会见时常因防疫形势变化而暂停,为了缓解罪犯的思想压力,维护监管安全和防疫安全,津市监狱一直不断摸索、调整工作形式,如增加罪犯拨打亲情电话次数、开通视频会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活动等。

监区警察与收监人员谈心谈话

 监狱内定期组织开展团队心理辅导

“监狱”虽是个冰冷的词汇,管理却处处透着法度与温度。接下来,津市监狱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把“远程视频会见”作为传统会见模式的补充和完善,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罪犯教育改造和帮教新渠道,让罪犯在感召下增强改造信心、端正改造态度、稳定改造思想,不断激发教育改造的内在动力,努力推进监管秩序持续向好。

一审:李林俊

二审:伏志勇

三审:万朝晖


作者:喻建兵 张嘉洋

责编:周芝华 实习编辑:杨歌 周萌

来源:湖南法治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