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正平,1909年8月出生于湖南省平江县长寿乡马嘶村大城屋的一个贫苦家庭。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红五军排长、三师七团青年干事、十一团指导员、四师直属队特派员、十二团特派员,抗大第三大队大队长,新四军五师十三旅政委、十五旅政委,中原军区第六军分区政委,中共豫鄂边区地委书记,新四军独立第三旅政委,豫鄂陕军区副政委,中南军区海军副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政治委员,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方正平都信念坚定、一心为民、廉洁自律,锤炼道德修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因高尚品德而广受敬重。
1930年8月,方正平随部队在平江县长寿街一带休整,回家看望了母亲,将攻占长沙后发的两块银圆孝敬给老人家后,就回部队了。这一走就是20年。
1950年的秋天,已在平江邻县浏阳对长沙起义部队进行改造工作一年的方正平,趁部队整训告一段落,抽空回了一趟家。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方正平一路策马而行,对母亲和养母的思念愈发浓烈。行至家中,方正平没有看到两位母亲慈祥的面容,只有弟弟手中当初自己交给母亲的那两块银圆。原来,两位老人已于多年前去世了。弟弟哽咽道:“妈妈临终前一再交代,再苦再难,这两块银圆也不能花。”方正平闻之,失声痛哭。此后,方正平每回家乡,都要到父母和养父母的墓前祭扫。
方正平将军荣归故里,家族里的人全都觉得脸上有光,倍感兴奋,大家似乎都看到了希望。
弟弟方良富及几个堂弟向将军提出,他们不想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当农民了,希望将军帮助找一份轻松而体面的工作。在他们眼里,哥哥当了那么大的官,这点要求就是小菜一碟。
然而,弟弟们眼中的小事,在将军看来,违背原则谋求私利,就是大事。他非常严肃地对弟弟们说:“家里有困难,我会尽自己所能接济,但让我帮你们安排工作,我没有这个权利,请你们谅解。希望你们好好在家劳动,拥护政府,教育好子女。”
将军回到了部队后不久,外甥方秋林跟着找到了部队,求着让舅舅给安排一个工作,而且铁了心要跟着舅舅干,无论怎么劝,他就是不走。将军深知,给外甥安排工作是不符合纪律要求的,这个头绝对不能开,于是灵机一动,对外甥说:“别的活你也干不了,就到饲养场去喂马吧。”方秋林见舅舅终于给自己安排了工作,满心欢喜地走了。可干了不到一个月,方秋林就主动辞职回老家了。他逢人便说:“喂马又累又无聊,还不如在家种地来得自在。”听方秋林这一说,其他亲友大都放弃了找将军安排工作的念头。
将军的铁面无私,难免会让家人心生不满,因为遇到有工作能力的亲人请他帮助安排工作,他也不松口。堂弟方求生是当地一个有名的厨师,做的菜很合方正平的口味,多次提出到部队去给他做饭。但将军考虑到组织上已经安排了炊事员,便没有答应堂弟的请求。
侄孙方惠均是杂交制种技术人员,平江县多次派他去海南等地制种,却因种种原因一直没能转为国家正式职工。他想让将军给县里打个招呼,但方正平却说:“这事换作别人,我可以出面,但你是自己人,我倒不能出面了。”听了此话,方惠均哭笑不得,当了一辈子的农民技术员,一直没能转正。
1977年,侄子方和平到部队看望将军,说:“您为平江的发展,为父老乡亲做了那么多的好事。可是我们家连同亲戚30多户,除了由您提供学费读了师范学校,毕业后当了10多年乡村教师的外甥熊筱清外,再没有一个吃商品粮的。”将军听了,笑着安抚侄儿:“锄头拿得稳,作田是根本啊!”
将军对亲人要求近乎严苛,但对平江的老百姓,尤其是烈士遗属,却十分关心。将军每次回家,都要到烈士们家里走走看看,问问家里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1986年4月,将军在看望烈士遗孀喻松菊时,见她家生活困难,便将身上仅有的100元送给了她,并一再交代她的儿女多关心照顾老人。
有一次,将军在探望一户烈士遗属时,听说因为没有部队的通知和相关人员的证明,家属一直未能享受烈属待遇。将军听着眼角湿润了:这位战友是在长征路上英勇牺牲的,是我亲眼看到的呀。于是,将军立即赶到县民政局,亲自出具证明,民政局当即便确认了这位同志的烈士资格,并给家属补发了所有的抚恤金。
1988年7月,到长沙参加平江起义60周年纪念和彭德怀元帅雕塑揭幕仪式等活动的将军回乡看到马嘶村的孩子们仍在十分简陋的教室里上课,心里很不是滋味。年近80的老将军多方奔走筹款,还将自己家里仅有的1.5万元积蓄全都拿了出来,资助新建学校。不久,一所宽敞明亮的新学校拔地而起。
方正平将军跟人讲述革命故事

公生明,廉生威,将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平江人民的尊重,他严私德、明大德的故事一直在平江传为佳话。1994年11月5日,将军在北京去世,平江县各界群众代表奔赴北京吊唁,为他送去一副挽联:“忠魂一缕萦萦依故土,正气无量浩浩满中华。”1995年,根据将军生前遗愿,骨灰回故土安葬,这既是他的遗愿,也是家乡人民的期盼。他的崇高品格和精神风范将随着他的英灵长驻三湘,永励后人。
作者:编研展览股
责编:翁吉祥
来源:平江县档案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