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9年阳历2月4日上午8时,原商业部副部长喻杰同志告老还乡后在平江县人民医院逝世。噩耗传到喻老故里丽江,草木皆悲,举村哀痛。
人们在清理他的遗物,并为他装殓的时候,发现竟没有一件衣服适合他这位部长级干部的身份。内衣内裤是“蚊子布”的。夏天则是山区颇为流行的棉绸布。唯一的奢侈品,是一件长呢大衣,质地和式样都挺好,那是在北京当部长时,为参加外事活动而添置的。回乡后,一直不大穿,除了去县城和省里开会,穿着见见客。而一件短呢子大衣,背上被老鼠咬了一个洞,他让孙媳妇菊华补,菊华找不到合适的呢子,末后不知道在哪里找到一块深蓝色呢子,在背上打了个补巴,笨拙而显眼。他照样穿着外出办事见客。

他的被子、蚊帐,都是老土布,补丁巴补丁。
他屋里的抽屉底下,有个小纸篓,积满了半篓子纸烟盒,全是5角钱一包的“猪婆烟”(郴州烟)烟盒,连城里刚参加工作的学徒工都不屑一顾。
在他的柜子里有几只小瓷缸,内面装着他亲自晒的盐姜、笋干、杨梅、南瓜子。他是准备春节招待来拜年的客人用的啊!
他没有电视机,没有电冰箱,没有收录机。唯一的家用电器,是一台价值130元的湘潭电机厂生产的第一代“仙女散花”牌电风扇。
据菊华说:“在夏天,只有来了客人才开电风扇,爷爷平时用蒲扇。爷爷说,要节约用电。”而他曾亲任丽江电站指挥长,修了两座总发电量为4万度的水电站!在他的心中,只记得把光明送给别人,照亮千家万户。而他自己,则过着连云山区典型的勤劳俭朴的老农式的生活!

当然,他并不缺钱花。他工资加上各种补贴,月收入有402元。回乡20年,总共有近十万元收入。那么他的钱到哪里去了呢?是大吃大喝了么?不,他自己种菜,自己养猪,每月个人开支不足百元。给了儿孙么?孙子元龙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后,月工资35元,生活实在过不去了,找爷爷要,爷爷不给,说:“一个人,由奢到俭,日子难熬;过惯了俭日子,什么时候都感到富足。”小儿子立光1975年想买一块表,找爸爸要100元钱,爸爸不给,要他去搞副业自己赚。立光在林场扛木材赚来100元。他把钱交给爸爸,爸爸摘下自己的表给儿子,他则花20多元钱买了一块怀表,挂在裤腰上,直到临终。
关于他的家底,只有县委老干局长傅依民知道一些,但不是全部。
丽江修水电站,捐款6300元;
建加义水电站,捐款500元;
新屋队买耕牛,捐款1000元;
筹建加义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入股3000元;
村民喻学恩治病,捐送120元;
修表匠黄秋生妻子患病,借去100元(后改为赠送)
……
他应该还有钱。傅依民说:喻老多次讲,丽江跟我出去的有20多人,活下来的只有我一个。我是幸存者,如果我只顾自己的儿孙,假如有一天我和他们会面,他们不会咒我么?我不尽量把钱节省下来,交给老区人民,我怎么对得起死去的战友和他们的遗孤?
喻杰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他把自己节省下来的钱交给了老区人民,只是笔者无法一一跟踪采访了。
他死后,皮箱里有积存的现金800元。这是一位省部级干部的全部遗产!
这是一位何等廉洁自律、克己奉公的革命老前辈,又是一位何等不忘初心、高风亮节,经过25000里长征锤炼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喻老首长啊,您的精神,您的业绩,定会像离世上无数的先辈一样,名垂青史,光照万年!
作者:朱占生
责编:翁吉祥
来源:平江县档案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