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湖湿地的早晨从一群又一群赶早鸟儿们的歌声中苏醒,它们在她的怀抱里尽情撒欢,叽叽喳喳地开启新的一天。在一阵鸟语中,一道道清脆急促的哨音格外突出,循声望去,一双细长橙红的腿尤为显眼,这便是有着“东方红腿”美誉的红脚鹬。
红脚鹬,又名赤足鹬、东方红腿,鸟如其名,红脚鹬最惹人注目的便是它亮橙红色的双脚,它们并非生来就是红色,幼鸟时期仍为常见的橙黄色,长大后转为橙红色,繁殖期会变为暗红色。红脚鹬上体羽毛褐灰,下体羽毛为白色,胸上还有褐色纵纹,嘴巴基部似乎是为了应和脚,也呈橙红色,尖端为黑褐色。它有着典型涉禽的身体特征-长嘴、长脖子、长腿,这样的身体构造可以方便它们在海滩和浅水区域活动与觅食。
红脚鹬分布广泛,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因为其大面积分布于亚洲各地,所以早年间的西方生物学家也将它称为“东方红腿”。在中国繁殖于东北地区,是收录在《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的“三有”保护动物。红脚鹬是一种候鸟,因为分布的地域太过于广阔,不同地域的红脚鹬迁徙方式和迁移季节有着些微的不同,分为夏候鸟和冬候鸟。生活在我国东北的红脚鹬种群一般是春季的3至4月迁到东北繁殖地,秋季的9至10月迁离繁殖地,常成小群迁徙,繁殖期为5~7月。
红脚鹬偏爱水生植物茂密的地方,常栖息于沼泽、草地、河流、湖泊、水塘、沿海海滨、河口沙洲等水域或水域附近湿地上。它们会衔来枯枝和树叶,将巢穴建造在水域附近的草丛地上或者是沼泽湿地中地势较高的土丘上。“鹬蚌相争”的故事人们都耳熟能详,红脚鹬主要就是以螺、蚌、甲壳类、软体动物等各种小型动物为食。
居住在海边的人们会根据潮涨潮落的规律,抓住退潮的时机,到海岸滩涂或礁石上去采集海产品,称为赶海。鸟儿也会赶海,对于它们来说,这无异于是一场丰富的自助餐。红脚鹬也爱赶海,它们不仅会迅速找到暴露在海滩的猎物,还会利用自己的长嘴搅浑水面,“浑水摸鱼”,在海边饱餐一顿。
与鹤、鹳等大型水栖禽类相比,红脚鹬显得十分娇小,体长只有28厘米左右。但红脚鹬飞行能力强,性格非常机警,胆子也比较小,在遇到危险的时候会立刻起飞,而且会边飞边叫,同时它的领域意识强,会有占领和保护觅食区域的行为。
由于红脚鹬的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再加上种群数量趋于稳定,所以它被评为没有生存危机的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
作者:实习记者许燕、摄影宋政军
责编:朱海波
来源:屈原管理区融媒体中心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