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清朝康熙年间,有乡民捐资建一石砌拱桥,俗称石头桥。因该地属丹霞地貌,盛产石材,当地百姓多用石材建房、铺路和修建水渠,故有“石市”之称,石市镇之名便由此而来。
石市镇地处衡阳县东北边陲,总面积146.2平方公里。西界公路,许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实现了高速公路、县道、乡道、村道联网。石市镇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文化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自然风景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独特的丹霞地貌。石市镇人杰地灵,近代书画教育家曾熙、清代湘军名将谭上连、新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王祺、革命先烈刘惕庄就诞生于此。
黄门寨地质公园
黄门寨位于石市镇黄门桥村,从黄门桥走进去,两边的丹霞山石林立,似美人如梦,似蛙儿问天,似灵蛇探头,似雄狮威武,象鼓、象钟,如泣如诉,上演着动人的故事。沿途石壁下有大小岩洞9个,它们是升塘岩、潘公岩、杨木岩、麦子岩、滴水岩、龟岩、罐子岩、胡子岩等。前人曾在这些岩洞里居住过。
走进1500余米的深处,有一上百亩的开阔盆地,正中池塘尾分两个岔谷,右岔谷口左侧有一座黄门庵,掩映在一大片竹林之中。左右岔谷中有18把巨大石峰楠伞,最高的石伞高200来米,其中两把巨大石伞之间的裂缝构成“一线天”独特景观。
珍珠崖
珍珠岩位于石市镇珍珠村,自古有“珍珠翡翠如来地,楚天佛光辉彩霞”之说。“崔府清溪一窦通,山腰横亘似嵌空……藤迳雾穿疑豹穴,石庭云锁俨龙宫。”清代杜廷抡以一首《过珍珠崖》诗生动道出了珍珠崖奇险无比。
伟大的思想家王夫之《山僧导游珍珠岩》诗云:“读易幽篁双径锁,当时悔不该访仙坛”。珍珠崖对面挂牌岩山峦叠嶂,沿河而下有蓑衣岩、莲花岩等胜景,珍珠禅寺常年香火旺盛。
银鸦崖
银鸦崖是石市丹霞地貌的自然延伸。该崖为一垂直向上并向前突出、结构复杂的巨大砂砾崖体,崖前有银鸦湖,侧有银鸦洞、珍珠泉、珍珠峡、对影池、翡翠谷、回音台、忘忧石等景观。崖侧有洞有泉,树木葱茏,鸦栖鹊噪,芭茅丛生,有一丛攀附绝壁垂直生长的古藤,藤的大部分从崖顶垂下,细长的茎蔓在石壁前形成巨大的藤帘自然奇观。
宇石寨
宇石寨坐落在石市镇塔山村的山坳里,占地约100亩。东西北三面绝壁,南面是条石垒成的5米高、1米厚的寨墙,门洞上方一块砂砾岩石上刻有“宇石山村”四个大字,与东西北三面山脊上筑就的石头城郭蜿蜒相连,仿若巨龙环绕,自唐代开始辟为佛教寺院。
寨内有一株胸围5米、高20米的神奇银杏。该银杏已有1300岁高龄,虽历经沧桑,仍有旺盛生命力,春天一身绿袍,夏日蝉歌枝头,秋来白果悬枝,冬至遍地黄蝶。
银杏树后绝壁之下有一宽约80米、高约2.5米、深约8米的虹形岩洞,从洞内墙基不难看出,这个岩洞曾被砌隔成近20间的小屋,相传古代战乱时期,曾有数百先民在此避难。
宇石寨寺是南岳演明法师募资逾1000万元修筑的大雄宝殿。2009年9月举行开光大典,并对外接待香客和游客。
万源湖风景区
万源湖,亦称斜陂堰水库。整个水面约7000亩,是衡阳县最大的防洪灌溉水库。2008年,县人民政府以原斜坡堰水库为核心,规划面积3.75万亩,总投资9亿元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现在景区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全面提升,目前,已成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全国四大丹霞地貌水库之一、湖南省四星级乡村旅游区,南岳风景名胜区重要组成部分。
站在万源湖大坝之上,放眼望去,四周美景一览无余,风光无限。近看碧水青山,远看湖湾曲回。若是在炎炎夏日,乘快艇飞驰,当有另一番滋味。环顾四周山地及远处深谷山坡,郁郁葱葱,伴随着清新空气,让人心旷神怡。
景区水域宽阔、生态良好,风景秀丽,水质清澈,山抱水、水绕山、水中有岛、岛有奇观,库区四周以丹霞地貌著称,崖壁奇形怪状,令人遐想。景区内历史文化、自然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悠久,生态良好,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风景秀丽。
主要有五指山、小山峡、桃花岛、龙头河瀑布、珍珠岩寺、宇石寨等景点。景区内水文、地质、生物景观特点鲜明,各种形状奇异的崖壁与 “云海”、“朝霞”、“晚照”构成了一幅美妙绝伦的油彩画。
竹木雕
石市镇是衡阳县唯一被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石市镇文化底蕴相当厚重,民间艺术代代传承。其竹木雕工艺源远流长,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木雕中就有石市木雕艺人的作品。
石市竹木雕工艺精品迭出,不仅多次在省市展览,并已二度进京展览,在中国美术馆中央大厅和南戴河“中国万博文化城”展出,得到中外专家、学者和广大观众的好评。其中,有竹雕 “铁拐李”“九狮戏球”“十八罗汉”和木雕“下山狮”“嫦娥奔月”以及花瓶、笔筒、眼镜盒、首饰盒等日常工艺品共50件被列为珍品,分别由国家文化部、中国万博文化城、省博物馆收藏,或入选《湖南雕刻集》。
石市镇的竹木雕工艺品,不仅早已被党和国家领导人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元首和海外贵宾,促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好往来,而且也早已作为商品畅销于国际市场。2009年,石市竹木雕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石市竹木雕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曾熙故居
曾熙(1861—1930年)初字嗣元,更字子缉、季子,号俟园,晚年自号农髯,中国杰出的书法家、画家、教育家,海派书画领军人物。其书法造诣很深,篆、隶、八分、真、行,各体皆精。晚期作品更是方圆兼备,寓刚于柔,用笔藏转,婉畅多姿,被学者尊为“农髯体”。
曾熙9岁中秀才,30岁中举,42岁中进士。历任兵部主事,提学使,湖南南路师范学堂(三师)监督,省教育会会长,省咨议局议员、副议长。被誉为“南学津梁”,在书画界与李瑞清并称“南曾北李”,张大千、谢彬、康和声、箫迁、马宗霍皆出其门下。2006年入选“20世纪湖南十大文化名人”。
曾熙故居慈德堂,坐落在衡阳县石市镇石狮村石狮口,建于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系土木青砖结构,五进两横,共计49间房子。每进大门两侧各有一个长方体组合石柱。
正厅前有御赐建筑牌坊,长1.5米, 高1.2米,牌坊正中刻有钦赐“圣旨”匾牌,左右分别有“孝慈”“贞惠”牌匾,牌坊左右下方分别有石碑家书。2017年衡阳县人民政府对慈德堂现存部分进行修缮和陈列布展,2019年1月重新开放。
谭上连故居
谭上连(1840〜1890年),字云廷,衡阳县石市镇人。咸丰八年(1858)投湘军,历任千总、参将、总兵。光绪二年(1876)左宗棠委派其为先锋官从肃州入疆平定暴乱,直捣托克逊城,打开了南疆门户。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谭上连任乌鲁木齐提督。因其军用黑虎旗,故人称“谭黑虎”。湘军著名将领。
谭上连故居久佳堂,坐落在衡阳县石市镇龙田村,距宇石寨约2公里,系清代建筑,原四进五横,共计房屋50余间。正厅建有五层诰封楼,正厅门上高挂御赐“将军第”牌匾,诰封楼第三层上悬挂御赐“御匾”。
王祺
王祺(1890.2.22~1937.6.4)字淮君,又号思翁,别署醁散,中国民主革命先驱、政治家、教育家、书画家、地政学者。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西乡狮子桥东田冲斗牛山人。早期同盟会成员,曾担任过中华革命党湖南省支部参议,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内务部秘书,湖南护国军秘书长,北伐军第六军秘书长,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委员,中央立法委员,中央监察委员,中国美术学会总干事,中国地政学会理事等职。
王祺博学多才,曾任浙江省立师范教师、暨南大学教授。潘天寿、丰子恺、柔石、曹聚仁、汪静之和冯雪峰等均为王祺得意门生。其画以水墨擅长,其书行草篆隶皆善,其诗清新淡雅。著有《孙中山全集》《醁散书画集》《醁散诗存》。民国26年6月4日,王祺在衡阳病逝,遗命火化。新中国建立后,他的书画作品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文物,禁止出境。
刘惕庄烈士故居
刘惕庄烈士故居一一柳江大屋,坐落石市镇珠园村柳江组,系土木木构,一进两横,共有12间房屋,房前有禾坪、池塘、小溪,后山楠竹葱郁。家乡人们为永久怀念刘惕庄,特建烈士纪念馆一座,纪念馆距柳江大屋只1公里之遥。
刘惕庄纪念馆位于珠园村小学内,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刘义公祠建而成的。刘义公祠始建于1922年,典型的四合院式,青砖木结构,共23间房屋,约400平方米面积。改建纪念馆,房屋建筑基本未动,只是稍作装修。1998年又进行第二次改建,全部红砖预制结构,房间改建成了学校校舍样式,共14间,建筑面积430平方米。该纪念馆现保存完好。
水口戏台
水口戏台位于衡阳县石市镇水口村,占地90平方米,戏台座西北,朝东南,砖木结构。台面为木板,由戏台正中,后室及东南两侧组成。基台为中空,南北一门相通,上有木柱、梁枋,青瓦飞檐,歇山式屋顶。柱上书有楹联,雕刻呈花草,狮头及人物故事等。
水口古戏台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距今已有614年,据史书记载,该戏台昔日规模盛大,远近闻名,然岁月流逝,物换星移,经风雨沧桑,致损毁凋残,破烂不堪,也失去了唱大戏的文化功能。近年来,衡阳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文化强县战略,注重传统文化古迹的保护,将水口古戏台列入修缮计划,经过重修,水口古戏台又恢复了昔日的风采。2015年水口戏台入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水口戏台其文化艺术底蕴深厚,时至今日,戏台依然为人们提供唱戏的舞台,充实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手狮舞
手狮灯舞是石市镇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门类之一。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石市手狮灯舞源于民间花灯的一种“武灯”,始于公元208年,至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历史。据说受了狮子的叩拜,一年四季可以驱灾除难,喜纳吉祥。因此石市镇就兴起了手狮灯舞,一直沿袭至今。倍受乡邻的欢迎,其流行时间之早、流传时间之长由此也可见一斑,并由历代师傅建立谱书,以习武形式流传至今。
醒狮桥
醒狮桥位于石市镇醒狮村,跨岳沙河,建于明末,为单孔石砌拱桥。桥长21.7米,宽6.81米,高15米,跨度18.8米。桥面正中两侧分立一对红岩石狮,每只石狮高1米,长1.5米,脚下垫一公寸厚的石板,放在1米高的石座上,重2吨。因附近有狮子岭,故命名为狮子桥,被列入县文物点。
建桥以来从未维修过,桥况至今良好。桥一端原来的石级,被当地农民改为斜坡石面晒谷坪,每当冰冻时,无法通行,行人望桥兴叹。桥上的石狮,有一座于清末时被推倒桥下,后又雕刻一座。1966年破“四旧”时,桥上的大小石狮全被推倒河里,如今都被流沙掩埋。
态美花卉种植基地
石市态美花卉种植基地坐落于石头桥社区董光组,建立于2016年。目前已建成面积80亩,在建面积70亩,计划总投资600万元。主要种植非洲菊(太阳花)、玫瑰花、康乃馨等。产品主要销往衡阳、长沙等花卉市场。近年来,该基地不断创新研发新技术,2018年,该基地的鲜切花区域性种植技术又实现新的突破,成为湖南省首家鲜切花技术成熟基地。目前产品供不应求。
作者:成良贵 常宏彬 杨浩
责编:姚康
来源:你好衡阳县
版权作品,转载时请注明来源(“你好衡阳县”客户端)和作者名,且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