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
新石门 • 部门
2021-04-07 15:11:52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经常看到的吊脚楼、木雕床、洗脸架、太师椅、八仙桌吗?这些木质结构的建筑和物品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它们承载的祖辈们不朽的传统营造技艺,却在时间的淘洗中历久弥坚。

(土家吊脚楼)

为挖掘、搜集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这一非遗项目,4月6日,县非遗保护中心、县文化馆一行4人到楚江街道红土社区开展项目调研,对项目的基本情况、传承谱系、存续状况进行详细了解。

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是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几千年以来,木工匠师在营造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工艺经验,在材料的合理选用、结构方式的确定、模数尺寸的权衡与计算、构件的加工与制作、节点及细部处理和施工安装等方面都有独特与系统的方法或技艺,并有相关的禁忌和操作仪式。这种营造技艺以师徒之间“言传身教”的方式世代相传,2009年,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北京四合院、徽派建筑、闽南民居等都是木结构营造的代表性建筑。

(镂空花格)

(完整的鲁班锁和拆开的酒桶)

家具厂的陈克进师傅承续了父辈的木结构营造技艺。他是壶瓶山镇桐木山村人,今年49岁,土家族,17岁高中毕业后就跟随父亲开始学习木工技艺,其父陈本祥曾参与湘西北地区土家族聚居地的多所木结构吊脚楼建筑工作。陈克进通过不断学习,掌握了木结构营造技艺,现营造的木结构建设、木制家具等全用榫卯结构,不用一颗钢钉,每个制造环节精准细致、技艺娴熟,制作的成品精美牢固,在木雕方面也颇有研究,受到爱好中式家居顾客的青睐。

作者:余娟

责编:胡颖

来源:县文旅广体局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